三花神祐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ān huā shén yòu wán

2 《宣明論》卷八

2.1 方名

三花神祐丸

2.2 別名

神祐丸

2.3 組成

甘遂半兩,大戟半兩,芫花(醋拌溼,炒)半兩,牽牛2兩,大黃1兩(爲細末),輕粉1錢。

2.4 功效

通氣血,消進酒食。進飲食,削痞滿

2.5 主治

中滿腹脹,喘嗽淋悶,一切水溼腫滿,溼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睏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或風熱燥鬱,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涎嗽,頭目旋運;瘧疾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痰飲嘔逆;婦人經病不快,帶下淋瀝,無問赤白;男子婦人傷寒溼熱腹滿實痛,久新瘦弱,久新腰痛,一切下痢;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腫滿。陽水腫脹,大小便祕

2.6 用法用量

初服5丸,後每服加5丸,溫水送下,每日3服。加至快利,利後卻常服,病去爲度。病癖悶極甚者,便多服則頓攻不開,轉加痛悶,則初服2丸,後每服加2丸,至快利爲度。小兒丸如麻子大,隨強弱增損,3-4歲者3-5丸,依前法。

2.7 製備方法

上爲末,滴水爲丸,如小豆大。

2.8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甘遂能達痰涎窠匿之處,大戟芫花能下十二經之飲,黑醜亦逐飲之物,大黃乃推蕩之劑,佐以輕粉者,取其無竅不入,且逐風痰積熱,而解諸藥之辛烈耳。
2.《張氏醫通》:此方守真本仲景十棗湯加牽牛、大黃輕粉三味。較十棗倍峻,然作丸緩進,則威而不猛。

2.9 附註

神佑丸(《張氏醫通》卷十六)。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