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袖珍》卷一
2.1 組成
紫蘇、橘皮、半夏(姜制)、桔梗(炒)、杏仁(炒)、烏梅(去核)、紫菀、知母、薄荷、桑白皮、五味子、粟殼(蜜炙)、人蔘、甘草(炙)。
2.2 主治
2.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8錢,加生薑3片,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2.4 附註
方中諸藥用量原缺。《醫統》用人蔘、紫菀、陳皮、半夏、桔梗、杏仁各七分,
烏梅三枚,罌粟殼二錢,五味子、桑白皮、紫蘇、薄荷、知母、甘草各五分。
紫蘇、橘皮、半夏(姜制)、桔梗(炒)、杏仁(炒)、烏梅(去核)、紫菀、知母、薄荷、桑白皮、五味子、粟殼(蜜炙)、人蔘、甘草(炙)。
上(口父)咀。每服8錢,加生薑3片,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方中諸藥用量原缺。《醫統》用人蔘、紫菀、陳皮、半夏、桔梗、杏仁各七分,
烏梅三枚,罌粟殼二錢,五味子、桑白皮、紫蘇、薄荷、知母、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