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疾病概述
腎小球炎又稱腎炎。發生於雙側腎臟腎小球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腎小球腎炎是常見的腎臟疾病,分爲急性和慢性二種。急性腎炎起病急,病程短,好發於4~14歲兒童(集居者如幼兒園、小學等尤多),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多發生在鏈球菌感染之後,大部分病例2~3周前有過咽炎、扁桃體炎等前驅感染,但感染程度與是否發病之間無平行關係。40%的病人首先發現血尿而求醫;90%的病例出現水腫,輕者晨起後見眼瞼浮腫,重者水腫延及全身。甚至出現胸水、腹水,出現氣急和腹脹,部分病人血壓升高且有頭痛,小便化驗幾乎都含有蛋白質(蛋白尿)。
目前尚無阻斷發病環節的特效療法,重在保護機體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加重。急性患者需臥牀休息4~6周,飲食應注意低鹽、低蛋白並適當限制飲水。同時配以必要的藥物治療。急性腎炎常不治而愈,經2~6周左右各種症狀可自行消失,自然痊癒率高達90%。小部分病人可因腎單位損害嚴重出現腎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則遷延爲慢性,故定期複查甚爲必要。慢性腎炎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病程長,呈緩慢進行性發展趨勢。
病因尚不明確,不少病人的病因仍與細菌、病毒、藥物或其他物質在體內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臨牀表現爲程度不等的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慢性腎炎的自然病程變化很大,有的2~3年內即進入末期,亦有相當部分病人可十幾年保持較好的腎功能。嚴重的可發展爲尿毒症。尿毒症系由各種原因造成的腎單位進行性的大範圍損害所致,表現爲腎泌尿機能障礙,體內代謝物包括有毒物質瀦留和機體內環境嚴重紊亂,對生命威脅極大。
6 症狀體徵
慢性腎炎 50%以上有眼底改變,伴有腎功能不全者約75%、尿毒症幾乎全部有眼底改變。表現爲視網膜動脈細,呈銅絲狀況或銀絲狀,視網膜動靜脈交叉壓跡,靜脈迂曲擴張,視網膜彌散性、會白色水腫、硬性滲出;視網膜出血、棉絨斑及視盤充血、水腫。這些病變在全身病變好轉後,可逐步緩解。本病預後差,當出現視盤水腫和視網膜棉絨斑時,預後更差。
8 診斷檢查
根據臨牀即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