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慶餘闢瘟丹藥典標準
2.1 品名
Qingyu Piwen Dan
2.2 處方
羚羊角30g、醋香附30g、大黃30g、藿香30g、玄精石30g、玄明粉30g、硃砂30g、木香30g、制川烏30g、五倍子30g、蒼朮(米泔水潤炒)30g、蘇合香30g、姜半夏30g、玳瑁30g、雄黃15g、黃連30g、滑石30g、豬牙皁30g、姜厚朴30g、肉桂30g、鬱金30g、茯苓30g、茜草30g、金銀花30g、黃芩30g、柴胡20g、黃柏30g、紫蘇葉20g、升麻20g、白芷20g、天麻20g、川芎20g、拳參20g、乾薑20g、丹蔘20g、桔梗20g、石菖蒲20g、檀香20g、蒲黃20g、琥珀15g、麻黃20g、陳皮15g、人工麝香15g、安息香15g、冰片15g、細辛10g、千金子霜10g、丁香10g、巴豆霜10g、當歸10g、桃仁霜10g、甘遂(制)10g[1]、紅大戟10g、莪術10g、檳榔10g、胡椒10g、葶藶子10g、炒白芍10g、煅禹餘糧10g、桑白皮10g、山豆根10g、山慈菇40g、鬼箭羽40g、降香40g、赤豆40g、紫菀8g、人工牛黃8g、銅石龍子1條、醋芫花5g[1]、蜈蚣(去頭、足)2g、斑蝥(去頭、足、翅)0.8g、大棗40g、水牛角濃縮粉60g、雌黃15g
2.3 製法
以上七十四味,人工麝香、冰片、人工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等五味分別研成最細粉;硃砂、雄黃、雌黃等三味分別水飛成最細粉;滑石粉碎成最細粉。蒼朮、石菖蒲、藿香、木香、肉桂、紫蘇葉、乾薑、檀香、陳皮、細辛、丁香、當歸等十二味共粉碎成細粉,與上述人工麝香、冰片細粉配研,混勻,作內層粉。其餘除蘇合香外,銅石龍子與茯苓搗爛乾燥,大棗煮熟去皮核,乾燥,與其他大黃等四十九味混合粉碎成細粉,再與上述人工牛黃、雄黃、雌黃、羚羊角、滑石、水牛角濃縮粉配研,作外層粉。每992g粉末約加熟糯米粉147g,熟粳米粉98g,用蘇合香和水制丸,低溫乾燥,用硃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2.4 性狀
本品爲棕紅色光亮的包衣糊丸,除去包衣後,顯黃棕色;氣香,味苦、辛。
2.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黃色,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30μm,表面有網狀雕紋(蒲黃)。花粉粒類球形,直徑約76μm,外壁有刺狀雕紋,具3個萌發孔(金銀花)。韌皮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黃芩)。纖維束鮮黃色,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黃色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黃柏)。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大黃)。石細胞分枝狀,壁厚,紋層明顯(厚朴)。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直徑32~88μm,壁一面菲薄(肉桂)。
(2)取本品粉末3g,加無水乙醇4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1%鹽酸30ml溶解,用濃氨試液調pH值至9~10,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提取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50mg,加甲醇5ml,加熱迴流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異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6:1.5:3:1.5:0.3)爲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及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1%草酸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爲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加熱迴流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I,合併乙醚液,揮幹,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酚對照品、大黃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燻後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取本品粉末1g,置250ml平底燒瓶中,加水100ml,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滿刻度部分並溢流入燒瓶爲止,再加乙酸乙酯1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迴流30分鐘,分取乙酸乙酯層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冰片對照品、麝香酮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E)試驗,以聚乙二醇20000(PEG-20M)爲固定相的毛細管柱(柱長爲30m,內徑爲0.25mm,膜厚度爲0.25μm);柱溫爲程序升溫:初始溫度100℃,以每分鐘10℃的速率升溫至200℃,再以每分鐘20℃的速率升溫至250℃,保持3分鐘。分別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對照品色譜峯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峯。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2.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2%磷酸溶液(40:6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6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2.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黃芩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70%乙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研細,取約0.4g,精密稱定,精密加70%乙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2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黃芩以黃芩苷(C21H18O11)計,不得少於1.11mg。
2.8 功能與主治
闢穢氣,止吐瀉。用於感受暑邪,時行痧氣,頭暈胸悶,腹痛吐瀉。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25~2.5g,一日1~2次。
2.10 注意
孕婦禁服。
2.11 規格
每30粒重1.25g
2.12 貯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 慶餘闢瘟丹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Qingyu Piwen Dan
3.2 標準編號
WS3-B-2317-97
3.3 處方
羚羊角 30g 香附(制) 30g 大黃 30g 土藿香 30g 玄精石 30g 玄明粉 30g 硃砂 30g 木香 30g 川烏(制) 30g 五倍子 30g 蒼朮(米泔水潤炒) 30g 蘇合皁 30g 半夏(制) 30g 玳瑁 30g 雄黃 15g 黃連 30g 滑石 30g 豬牙皁 30g 厚朴(制) 30g 肉桂(去粗皮) 30g 鬱金 30g 茯苓 30g 茜草 30g 金銀花 30g 黃芩 30g 柴胡 20g 黃柏 30g 紫蘇葉 20g 升麻 20g 白芷 20g 天麻 20g 川芎 20g 草河車 20g 乾薑 20g 丹蔘 20g 桔梗 20g 石菖蒲 20g 檀香 20g 蒲黃 20g 琥珀 15g 麻黃 20g 陳皮 15g 麝香 15g 安息香 15g 冰片 15g 細辛 10g 千金子霜 10g 丁香 10g 巴豆霜 10g 當歸 10g 桃仁霜 10g 甘遂(制) 10g 紅大戟 10g 莪術 10g 檳榔 10g 胡椒 10g 葶藶子 10g 白芍(炒) 10g 禹糧石(煅) 10g 桑白皮 10g 山豆根 10g 毛慈菇 40g 鬼箭羽 40g 降香 40g 赤豆 40g 紫菀 8g 牛黃 8g 銅石龍子[注] 1條 芫花(制) 5g 蜈蚣(去頭、足) 2g 斑蝥(去頭、足、翅)0. 8g 大棗 40g 水牛角濃縮粉 60g 雌黃 15g
3.4 製法
以上七十四味,麝香、冰片、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等五味分別 研成最細粉;硃砂、雄黃、雌黃、滑石粉等四味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最細粉。蒼朮、石菖 蒲、土藿香、木香、肉桂、紫蘇葉、乾薑、檀香、陳皮、細辛、丁香、當歸等十二味共 粉碎成細粉,與上述麝香、冰片配研,作內層粉。其餘除蘇合香外,銅石龍子與茯苓搗 爛乾燥,大棗煮熟去皮核,乾燥,與其他大黃等四十九味混合粉碎成細粉,再與上述牛 黃、雄黃、雌黃、羚羊角、滑石、水牛角濃縮粉配研,作外層粉。每 992g粉末約加熟糯 米粉 147g,熟粳米粉 98g,用蘇合香和水泛丸,低溫乾燥,用硃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3.5 性狀
本品爲棕紅色光亮的包衣糊丸,除去包衣後,顯黃棕色;氣香,味苦、 辛。
3.6 鑑別
取本品0. 5g,研細,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搖5分鐘,放置 30分鐘,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冰片對照品,加石油醚製成每1ml含1mg的溶 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 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 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必要時在100℃烘數分鐘。供試品色譜 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7 檢查
3.8 功能與主治
闢穢氣,止吐瀉。用於感受暑邪,時行痧氣,頭暈胸悶,腹痛吐 瀉。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2袋,一日1~2次。
3.10 注意
孕婦忌服。
3.11 規格
每袋裝30粒,重1. 25g
3.12 貯藏
密閉,防潮。
浙江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參考資料
-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