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qīng gǔ sǎn
輕骨散
烏梅、龍膽草、胡黃連、貝母、知母、鱉甲(酥炙)、桔梗、秦艽、柴胡、甘草(炙)、梔子、人蔘、青蒿(酒煮)、阿膠(炒成珠子)、杏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勞嗽。骨蒸勞熱。
每用1餅,以井花水磨化,又用沒藥5分,磨成1盞,更加黃柏末2錢,同煎數沸,傾入盞內,頻頻打轉,於五更時輕輕起服,服後就睡仰臥,甚者不過3服。
上曬乾爲末,用好京墨1塊,以井花水磨,調前藥末作餅子,如大指頭大,透風處陰乾2-7日。
麻黃(去節)3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附子(生用)半兩,秦艽(去苗土)1兩半,柴胡(去苗)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桂(去粗皮)半兩,人蔘半兩,山茵陳1分。
風勞。四肢乏力,嗜臥多困,飲食減少,身體疼痛,三焦氣澀,發熱口乾。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就浴後再服,以衣被蓋臥汗出爲候。
上銼細,用童便10盞,酒3盞,入瓷器內,同熬令幹,再焙,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