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附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í fù tāng

2 處方

黃耆(蜜水炙)附子(去皮、臍)各等分

3 製法

上藥哎咀。

4 功能主治

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5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加生薑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

6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7 《治痘全書》卷十四

7.1 方名

耆附湯

7.2 組成

黃耆附子當歸防風全蠍

7.3 主治

痘後發癇,手足難動,出汗

7.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8 魏氏家藏方》卷四

8.1 方名

耆附湯

8.2 組成

附子2錢(炮、去皮臍),黃耆1錢(鹽水或蜜拌,炙)。

8.3 主治

陽虛盜汗自汗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棗子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9 辨證錄》卷二

9.1 方名

耆附湯

9.2 組成

人蔘3錢,茯神3錢,白朮5錢,黃耆5錢,附子2分。

9.3 功效

補氣消痰。

9.4 主治

氣虛不能化痰,痰聚於胸中,氣不能通於手足,而覺手足麻木,無口眼斜

9.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