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手術步驟
8.1 1.切口
一般選用左側入路。切口位置依病變節段選用胸腰聯合切口或經腹膜後入路。
8.2 2.顯露
胸段需切除橫突與肋骨頭,充分顯露椎體側方,腰椎將腰大肌向後牽,結紮腰橫血管,骨膜下剝離椎體側前方。
8.3 3.減壓
切除病變椎體椎弓根和相除上下椎間盤,完全切除向後突入椎管的骨質,使椎管充分減壓。用骨刀或咬骨鉗修去相鄰椎體終板做好植骨牀,並將椎體側方修平,以便放置鋼板。
8.4 4.確定螺栓入點與深度
按圖3.26.5.20-1A~D確定螺釘入點,用測深器測量需固定椎體的橫徑,確定螺釘旋入深度。理想深度抵達椎體對側皮質。
8.5 5.旋入螺栓
第1枚螺栓位於下位椎體後下方,先用直骨錐預先打孔,進入方向與椎體終板平行,且偏離椎管,向前傾約10°(圖3.26.5.20-2A)。然後旋入第1枚螺栓,旋入至螺栓起子與椎體表面平齊爲止。第2枚螺栓應位於椎體後上方,操作方法相同。應小心操作,防止損傷椎間盤(圖3.26.5.20-2B)。
8.6 6.撐開復位
用標準椎體撐開鉗插入上下終板間可行撐開復位,還可用專用撐開鉗,頂在上下螺栓間,進行撐開復位(圖3.26.5.20-3A)。
8.7 7.植骨
在維持撐開狀態下,測量所需植骨塊大小,並修整好植骨牀。將大小適宜的植骨塊嵌入後再去除撐開鉗。以保證植骨塊與上下椎體的終板完全接觸(圖3.26.5.20-3B)。
8.8 8.放入鋼板
先放入模板,以確定所用鋼板大小。爲適應加壓和避免鋼板過長,影響相鄰椎間盤,應儘量選用短鋼板(圖3.26.5.20-3C)。如果採用右側入路,鋼板帶槽一端應向下,左側入路槽向上,以保證鋼板上的預彎弧度與脊柱的生理彎曲相吻合。
8.9 9.旋緊螺栓螺母
用螺母套板先緊椎體下端螺栓螺母,用手旋緊即可。螺母套板保留在原位不要取下,由助手扶住。再將上端螺栓螺母旋上,但不要完全擰緊,螺母套板也不要取下。用加壓鉗對植骨塊加壓後,再依次擰緊上、下端螺母(圖3.26.5.20-3D)。用扭矩套板擰緊螺母的力爲80~100磅/英吋。然後去除加壓鉗與套板。
8.10 10.旋入前側螺釘
先用直骨錐預先打孔,方向朝後10°,上、下端各1枚。應比已旋入的螺栓長5mm需抵達對側皮質(圖3.26.5.20-3E)。用專用鉗修去螺栓露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