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醫的尿血、溺血、溲血可見於西醫的什麼病?
答:中醫的尿血又稱溺血、溲血,可見於西醫的腎結核、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腫瘤、某些血液病等病[1][2]。
尿血(hematuria[3][4])爲病證名[1]。出《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又名溺血(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溲血(出《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血證之一[5]。是指排尿時尿液中有血的表現[6]。患者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塊,小便澀痛或無痛,隨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紅色、鮮紅色,或茶褐色[7][2]。
尿中有血,分爲尿血及血淋兩種情況[7]。臨牀上以排尿不痛或痛不明顯者稱爲尿血;尿血而兼小便滴瀝澀痛者稱爲血淋[7]。如《丹溪心法·尿血》說:“尿血,痛者爲淋,不痛者爲尿血。”
尿血的病位在腎及膀胱。其主要的病機是熱傷脈絡及脾腎不固。而熱傷脈絡之中又有實熱和虛熱之分;脾腎不固之中又有脾虛及腎虛之別。[7]
詳見尿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