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肝鬱氣滯聚證有什麼症狀?喫什麼好得快?
答:肝鬱氣滯聚證(accumulation diseas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1])是指肝鬱氣滯,以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聚時散,脘脅之間時或不適,苔薄白,脈弦等爲常見症的聚證[2]。
患者腹中氣聚,結塊柔軟,攻竄脹痛,時聚時散,脘脅之間時或不適,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舌淡苔薄,脈弦[3][4]。
這是肝失疏泄,氣聚腹中的表現:肝失疏泄,氣結成形作梗或氣機逆亂,故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氣散則脹痛,即止。脘脅之間時或不適,脈弦均爲肝氣不舒,氣機不利之象。[3]
肝鬱氣滯聚證患者常喫木香、香櫞、白芍、佛手、香附、青皮、枳殼等好得快[4]。
1.佛手茶(《本草再新》):佛手5g,花茶3g,用200mL開水泡飲,衝飲至味淡。
2.木香飲(《簡便單方》):木香20g,研末備用。取木香粉2g,入熱米酒15mL調服,每日2次。
3.香櫞米醋浸海帶:海帶(鮮)120g,香櫞9g,醋1000mL。將香櫞皮、海帶在米醋中浸泡7日。每日取食海帶6~9g,連食2周。
積聚(abdominal mass[5]、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1])爲病名[6]。是指以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爲主要表現的疾病[1][5]。見《黃帝內經靈樞·五變》。
積聚爲積病與聚病的合稱[6]。腹內結塊,固定不移,並伴脹痛或刺痛爲特徵者稱爲積[5]。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作時止爲特徵者稱爲聚[5]。積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機:積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乃爲髒病;聚是無形,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屬氣分,乃爲腑病[3]。
積爲髒病,髒有五,聚爲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積六聚之名[6]。
積和聚在病情和病機上雖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機相關,故並而討論[3]。
《醫學入門》等書有以積聚爲男子病,癥瘕爲女子病者[6]。又有從部位區分者[6]。
在現代醫學中,凡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脾腫大、腹盆腔腫瘤、增生型腸結核等,多屬“積”之範疇;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塊,則與“聚”關係密切[4]。
積聚現常分爲聚證(肝氣鬱結證、食滯痰阻證)、積證(氣滯血阻積證、氣結血瘀積證、瘀血內結積證、正虛瘀結積證)進行辨治,詳見積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