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8.1 方名
8.2 組成
蒲黃1兩,芒消半兩,芎1兩,桂(去粗皮)3分,桃仁半兩(去皮尖雙仁,炒),生乾地黃(焙)2兩,人蔘1兩。
8.3 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10.1 方名
10.2 組成
蒲黃(輕炒)1兩,當歸(切,焙)1兩,柏葉(炙令黃色)1兩,艾葉(炙,焙)1兩,伏龍肝1兩半,生乾地黃(焙)2兩,黃芩(去黑心)2兩。
10.3 主治
婦人因月水來,延引不止,遂成血傷。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每日2次。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2 《外臺》卷二引《古今錄驗》
12.1 方名
12.2 別名
12.3 組成
蒲黃2兩,桑寄生2兩,桔梗(一作栝樓)2兩,犀角屑2兩,甘草2兩(炙),葛根3兩。
12.4 主治
傷寒溫病,天行疫毒,及酒客熱傷中,吐血不止,面黃乾嘔,心煩。
12.5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徐徐服之。
12.6 製備方法
上切。
12.7 用藥禁忌
12.8 附註
13 《千金》卷三
13.1 方名
13.2 組成
蒲黃5兩,桂心1兩,芎1兩,桃仁20枚,芒消1兩,生薑5兩,生地黃5兩,大棗15枚。
13.3 主治
1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納芒消,每日分3次服。
14 《千金》卷五
14.1 方名
14.2 組成
蒲黃10銖,大黃10銖,黃芩10銖,甘草8銖,麥門冬10銖,芒消7銖,黃連12銖。
14.3 主治
小兒落牀墮地,如有瘀血腹中,陰陰寒熱,不肯乳哺,但啼哭叫喚者。
14.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1升,去滓,納芒消,分3服,視兒羸瘦消息半之。大小便血即愈。
14.5 用藥禁忌
忌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