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聖濟總錄》卷七
2.1 方名
2.2 組成
白附子1兩,麻黃1兩(去根節),天麻1兩,骨碎補1兩(去毛),白殭蠶1兩,羌活(去蘆頭)1兩。
2.3 主治
2.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2.5 製備方法
上藥並生爲散。
3 《眼科臨症筆記》
3.1 方名
3.2 組成
天麻3錢,當歸4錢,赤芍3錢,茵陳3錢,苦蔘3錢,銀花3錢,膽草3錢,大黃3錢,防風3錢,羌活3錢,白芷2錢,全蠍1錢半,甘草1錢,地膚子3錢。
3.3 主治
皮翻粘瞼症。兩眼赤癢,略疼流淚,眼皮上下反粘,亦無雲翳,只覺昏蒙。
3.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4 《遵生八箋》卷五
4.1 方名
4.2 組成
人蔘3錢,丹蔘5分,防風3錢,天雄3錢(炮),秦艽3錢,山茱萸3錢,沙蔘2錢,虎骨(酥炙)5錢,山藥5錢,天麻6錢,羌活3錢。
4.3 主治
皮膚瘡癬疥癩,氣滿咳嗽,涕唾稠粘;肺有病,不聞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
4.4 用法用量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5 《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5.1 方名
5.2 組成
防風1兩(去叉),秦艽1兩(去苗土),山芋1兩,吳茱萸1兩(湯浸,焙炒),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5.3 主治
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