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沃克類病毒胃腸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uò wò kè lèi bìng dú wèi cháng yán

2 病原學

沃克類病毒爲一組屬於微小病毒病原體諾沃克病毒爲本組病毒的原型,系1972年經免疫電鏡在美國俄亥俄洲諾沃克(Norwalk)城胃腸炎患者糞便中發現。其後在世界其它地區又相繼發現了多種類似病毒,多按發現時的地區而命名,如夏威夷病毒,蒙哥馬利病毒、馬林病毒、雪山病毒等,統稱爲諾沃克類病毒。直徑25~32nm,圓形,無包膜,似屬於DNA病毒。僅人和猩猩易感,體外細胞組織培養尚未成功。本組病毒抵抗力較強,耐乙醚、酸及熱,60℃30分鐘不能完全滅活

3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主要是急性期病人,感染後糞便排毒時間短暫,一般不超過72小時。

(二)傳播途徑 以糞—口途徑爲主,如水源、食物被污染,可造成暴發流行。

(三)易感人羣 人羣普遍易感,但以大齡兒童及成人發病率最高。感染免疫力短暫。

(四)流行特徵 本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我國亦有流行的報道。全年均可發病,但以秋冬季春季多見。

4 病機理和病理變化

沃克類病毒主要引起十二指腸及空腸粘膜的可逆性病變,絨毛上皮變性,絨毛增寬變短,腺窩增生,固有層單核細胞浸潤,病變通常在2周內恢復。

本組病毒引起腹瀉嘔吐的確切機理尚不清楚。可能由於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刷狀緣多種酶的活力受抑而引起消化不良及腸腔滲透壓增加。但與腸粘膜腺苷環化酶水平無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