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膽汁酸由膽固醇演變而來,是膽汁的主要成分。其是肝臟分泌到膽汁中最大量的有機酸。肝細胞以膽固醇爲原料合成的膽酸和鵝脫氧膽膽膽酸稱爲原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道後經腸道細菌叢酶作用分別生成脫氧膽汁酸和膽石酸,又稱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分別與甘氨酸與牛磺酸結合形成初級結合膽汁酸和甘氨鵝脫氧膽膽膽酸,其中95%的初級膽汁酸在迴腸末端被重吸收,經門靜脈至肝後,肝細胞再次將其攝取後貯存在膽囊中,消化食物時再排入腸腔將脂肪消化,形成肝腸循環。當肝細胞受損時或膽管病變時,即引起膽酸的改變。總膽汁酸是一種敏感的肝功能指標,肝細胞只有輕微壞死時,總膽汁酸即可升高,其變化早於膽紅素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甚至早於肝組織學活檢所見。
4 尿膽汁酸的醫學檢查
4.1 檢查名稱
4.2 分類
4.3 化驗取材
4.4 尿膽汁酸的測定原理
在3α-羥類固醇脫氫酶(3α-HSD)作用下,各種膽汁酸C3上α位的羥基(3α-OH)脫氫形成羧基(3α-O),同時氧化型NAD+還原成NADH。隨後,NADH的上氫由黃遞酶催化轉移給硝基四氮唑藍(NTB),產生甲。用磷酸終止反應,甲
的產量與總膽汁酸成正比,在540nm波長比色。與同樣處理的標準品比較,計算其含量。反應式如下:
4.5 試劑
有成套商品試劑盒供應,主要包括以下成分:
(1)0.2mol/L Tris-HCl緩衝液(pH7.5):稱取Tris 24.3g,用約500ml蒸餾水溶解。加入1mol/L鹽酸161.2ml,混勻,以蒸餾水稀釋至1L,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Noigen ET-180 10mg。
(2)測定試劑:取48ml上述緩衝液,加入66.3mg(100μmol)NAD+、20mg NTB,溶解,臨用前加入50U黃遞酶及0.5U 3α-HSD,貯棕色瓶中,置4℃保存。
(3)空白試劑:同測定試劑,但不含3α-HSD,貯棕色瓶中,置4℃保存。
(4)丙酮酸鈉(200mmol/L):稱取丙酮酸鈉1.1g,以蒸餾水溶解並稀釋至50ml,貯棕色瓶中,置4℃保存。
(5)1.33mol/L磷酸:取85%磷酸(d=1.685)45.5ml加入約400ml蒸餾水中稀釋至500ml。
(6)標準液(50μmol/L甘氨膽酸鈉):稱取甘氨膽酸鈉(MW=487.6)2.44mg,溶入100ml標本液中,分裝後冰凍保存。
4.6 操作方法
嚴格按試劑盒介紹進行,或參照表1操作。
混勻,540nm波長比色,以相對應的B管調零,分別測定相應各管吸光度。
4.7 正常值
陰性。
4.8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陽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膽結石等引起的肝細胞性和阻塞性黃疸。
4.9 附註
留尿送檢,應防止細菌污染,任何細菌污染尿標本後均可引起TBA濃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