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疏黃連湯

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èi shū huáng lián tāng

2 概述

內疏黃連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

3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內疏黃連湯

3.1 別名

黃連內疏湯(《外科心法》卷七)。

3.2 處方

黃連芍藥當歸檳榔木香黃芩梔子薄荷桔梗甘草各一兩,連翹二兩[1]

黃連 芍藥 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山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連翹60克

3.3 製法

上藥爲末[1]

上藥除檳榔木香爲細末外,餘並銼。

檳榔木香2味爲細末外,並銼。

3.4 功能主治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內疏黃連湯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1]。治瘡瘍腫硬木悶,根盤深大,皮色不變,嘔噦煩熱大便穢結,脈象沉實者[1]

功在除裏熱。主治瘡瘍、癰疽熱毒在裏者。

3.5 用法用量

每服一兩,水煎服,先服一、二服,以後每服加大黃一至二錢,以利爲度[1]

每服3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先服一二服。以後每服加大黃3~6克,以利爲度。

每服1兩,水1盞半,煎至1盞,先喫1-2服;次每服加大黃1錢,再服加2錢。以利爲度。

3.6 備註

方中黃連黃芩梔子清裏熱解毒連翹薄荷桔梗解表熱而消腫;當歸白芍活血和營;檳榔木香行氣散結;大黃通便瀉火;甘草調和諸藥配合同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3.7 臨牀應用

1.腹癰:《外科發揮》:一男子腹患癰,腫硬愈悶,煩熱便祕,脈數而實。以本方一劑少愈;以黃連解毒湯二劑頓退;再以金銀花散四劑,出水而消。

2.發背:《外科發揮》:一男子已四日,瘡頭如黍,焮痛背重,脈沉實。與本方二劑少退,更與仙方活命飲二劑而消。

2.楊梅瘡:《外科發揮》:一婦人焮痛,便祕作渴,脈沉實,以本方二劑,裏證已退;以龍膽瀉肝湯數劑,瘡毒頓退;間服萆薢湯,月餘而愈。

3.8 附註

黃連內疏湯(《外科心法》卷七)。

3.9 摘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

4 醫學入門》卷七方內疏黃連湯

4.1 組成

連翹二錢,大黃一錢半,黃連黃芩梔子薄荷木香檳榔芍藥當歸桔梗甘草各一錢(一方去木香檳榔,加銀花、牡丹皮[1]

4.2 用法用量

水煎[1]

4.3 功能主治

醫學入門》卷七方內疏黃連湯主治熱毒在髒,癰疽腫硬,發熱嘔吐大便祕結,脈洪而實,純屬陽證[1]

5 瘡瘍經驗全書》卷九方之內疏黃連湯

5.1 組成

黃耆人蔘白朮當歸川芎芍藥甘草節黃連連翹白芷羌活陳皮獨活金銀花防風等分竹瀝(臨服加入)。

5.2 功效

解毒,補養氣血托里排膿

5.3 主治

癰疽。

5.4 加減

痰中有血,加童便、藕節汁。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