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附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áo fù wán

2 普濟方》卷二十四引《經效濟世方

2.1 方名

硇附丸

2.2 組成

附子1個(大者,從臍下剜如甕留1分厚,填硇砂在內,須至藥滿,卻用剜出末碾細,秤得多少,用白麪與前藥末一般水搜作餅片,裹附子硇砂先飛過),木香末半錢,陳橘皮末半錢。

2.3 主治

脾胃冷熱虛滯,積氣疼痛

2.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及晚食前用淡薑湯放溫服。久服更無疼痛嘔酸之類。

2.5 製備方法

用炭3-4斤,於平地生火令地赤熱,卻攤周圍7寸安附在中,時時轉動,令裹者藥面焦赤皆勻。入於木臼杵半日,面附皆細後,入木香末,陳橘皮末,旋旋滴水杵和勻,丸如梧桐子大。

3 魏氏家藏方》卷五

3.1 方名

硇附丸

3.2 組成

附子半兩(炮),丁香1錢(不見火),乾薑1錢半,硇砂1錢(湯飛過)。

3.3 主治

虛中有積,心腹肋脅脹痛

3.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旋入硇砂研和,用稀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