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診斷
對於以往無尿道疾病或外傷病史,而出現尿道出血或梗阻症狀,尿道狹窄在治療過程中症狀加重,出現尿道周圍膿腫或尿道瘻的老年男性,應疑有尿道癌。需作尿道造影、膀胱尿道鏡檢、活體組織檢查及尿道分泌物或尿道沖洗液細胞學檢查。
4 治療措施
1.陰莖部尿道的O、A期腫瘤有主張行經尿道的腫瘤電切術。由於臨牀分期往往不夠準確,在腫瘤近側1~2cm處作尿道切除、陰莖或會陰部尿道造口術較爲合理。
2.B、C期腫瘤宜距離腫瘤1~2cm處作陰莖部分切除術。若不能獲得滿意的無瘤切緣,則施行陰莖切除及會陰部尿道造口術。切除原發腫瘤後,若腫大的腹股溝淋巴結不縮小,活檢證實癌轉移者,應行腹股溝深,淺淋巴結及盆腔淋巴結清除術。
3.尿道膜部或前列腺部的O、A期腫瘤,可經尿道行電切除。由於電切腫瘤往往不完全,且電切括約肌附近的腫瘤易發生尿失禁,以施行膀胱前列腺及全尿道切除術較爲合理。且應同時行盆腔淋巴結清除術。活檢證實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者,亦應予以清除。
一般尿道球膜部腫瘤在確診時往往已有廣泛擴展,即使作根治手術,亦無法治癒。術後複發率高的原因是其鄰近的恥骨下支、恥骨聯合和盆底肌肉妨礙了對尿道球部腫瘤的局部廣泛切除。若將腫瘤、下尿路、生殖系統以及上述結構作廣泛整塊切除,可提高治癒率。術前放療可能有價值,但經驗尚少。單純放療亦能使一些病人的腫瘤獲得控制。
5 病理改變
原發性尿道癌的組織類型按其起源部位而有不同,以鱗狀上皮癌佔多數,移行上皮癌次之,腺癌較少見。男性尿道舟狀窩部覆蓋鱗狀上皮,陰莖部和球部尿道覆蓋假復層或柱狀上皮,後尿道則覆蓋移行上皮。陰莖部尿道腫瘤50%~70%起自球部,約50%繼發於遠側的尿道狹窄,伴有粘膜鱗狀上皮化生,因而發生鱗狀上皮癌者居多;腺癌則起源於尿道球腺或Lirttre腺。尿道球、膜部腫瘤常侵犯會陰部深層結構,包括陰莖和陰囊皮膚、尿生殖膈和前列腺;舟狀窩的腫瘤可侵犯富含血管及淋巴管的陰莖頭。前尿道腫瘤通常轉移至腹股溝淺深淋巴結。後尿道腫瘤則轉移至閉孔和髂內、外淋巴結,但當腫瘤侵犯陰莖或會陰部皮膚時則可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尿道癌(尤其是前尿道癌)很少發生務行轉移。遠處轉移的部位最多爲肺,次爲肝和胃,偶可轉移至胸膜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