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硇砂煎丸

理氣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ù xiāng náo shā jiān wán

2 概述

木香硇砂煎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衛生寶鑑》卷十四方之木香硇砂煎丸

3.1 處方

木香硇砂、官桂、炮附子、炒乾漆、皁角、細辛乳香、炮三棱、炮莪術、炒大黃沒藥炮姜青皮各一兩,巴豆霜半兩[1]

木香 硇砂 官桂 附子(炮)乾漆(炒去煙)豬牙皁細辛 乳香(研)三棱(炮)莪術(炮)大黃(炒,研末)沒藥(研)乾薑(炮)青皮各30克 巴豆霜15克

3.2 製法

上藥爲末,硇砂大黃巴豆霜另放,選好醋一升化開硇砂,去滓,銀器內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末熬成膏後,將餘藥末入膏內爲丸,梧桐子[1]

3.3 功能主治

衛生寶鑑》卷十四方之木香硇砂煎丸主治婦人痃癖積聚,血塊刺痛脾胃虛寒宿食不消,日久不愈者[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食後溫酒送下[1]

3.5 摘錄

衛生寶鑑》卷十四

4 《博濟》卷三方之木香硇砂煎丸

4.1 別名

木香煎

4.2 組成

木香1分,大黃(炮)1分,荊三棱(生用)1分,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用,細研)1分,官桂(去皮)1分,青皮(去白)1分,筒子漆(炒)1分,蓬術(炮)1分,附子(炮,去皮臍)1分,乾薑(炮)1分,香墨1指節大(細研),硇砂半兩(以好醋1盞浸1宿,去砂石)。

4.3 主治

《博濟》卷三方之木香硇砂煎丸主治癥瘕積聚,血結刺痛

4.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傷冷食、冷酒、冷水,結聚腹內,氣塊疼痛,用乾薑湯橘皮湯送下;夾食傷寒白湯送下亦可;粘食不消成氣塊,即用煮麪湯送下;食牛、羊、魚、鱉肉成氣塊不散,用所傷汁送下;宿酒不消,血氣不調,當歸酒送下;妊娠不服,要轉,淡茶送下。加至7丸,小兒3丸,常服1-2丸。

4.5 製備方法

上將大黃末、荊三棱末、巴豆等3味,同於銀石器內,以好醋1升,煎1-2沸;次入硇砂,同熬成膏;次入諸藥末,和勻,再入臼杵,爲丸如綠豆大。

4.6 附註

木香煎丸(《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