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適應症
面-副神經交叉吻合術適用於:
1.陳舊性中樞性面癱,或貝爾面癱,面神經周圍支結構尚存在,面部表情肌尚未嚴重萎縮。
2.手術損傷或炎症所致面神經巖骨內段至頸面幹、顳面乾的損害或缺損,面部表情肌尚未嚴重萎縮。
3.沒有其他腦神經損害。
10 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特別注重病損的時間。
2.詳細瞭解病人對手術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對犧牲舌下神經後遺症的顧慮,如暫時性半側舌癱。作必要和充分的解釋。
4.面部患側腮腺、頜下區手術常規備皮。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切口設計可自耳垂前向下向後再彎向胸鎖乳突肌前緣中段,長約7cm(圖10.7.2.2-2)。
12.2 2.翻瓣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在腮腺嚼肌筋膜淺面向前翻起皮瓣。在胸鎖乳突肌表面若遇到頸外靜脈,可予以結紮切斷。
12.3 3.顯露面神經總幹
沿腮腺後緣和下緣與乳突和胸鎖乳突肌之間作鈍性分離,並將胸鎖乳突肌往後牽引(圖10.7.2.2-3),顯露二腹肌後腹。繼而在乳突尖之上方約1cm處,於二腹肌後腹與外耳道軟骨所成交角的分角線上向深部仔細地作鈍性分離。鈍性分離的方向要與面神經總幹走行一致,以免損傷面神經。一般在深度約1cm處(從乳突表面算起),即可找到面神經總幹(圖10.7.2.2-4)。在面神經總乾的淺面,可見耳後動脈斜行越過向後上方向走行,需結紮切斷之。向深部分離尋找面神經總干時,其深度絕不可超過莖突平面。此外,在手術過程中可見耳大神經橫過手術野,可切斷之。
12.4 4.分離面神經主幹及分支
沿總幹表面細心地鈍性分離並剪開腮腺組織,即可暴露顳面支和頸面支兩大主幹,再分別向遠心端小心解剖出各分支(圖10.7.2.2-5)。應該注意,面神經分叉除常見的二叉型外,尚有三叉型、四叉型、五叉型以及幹線型等分叉類型,因此,解剖面神經時要小心從事,以免損傷面神經分支。還應指出,在正常情況下,面神經的外面有一層完整的神經膜,與腮腺並不粘連,也不難分離,但遇病理性粘連時,則分離困難,需特別小心。
12.5 5.顯露副神經
在舌骨平面向後牽開胸鎖乳突肌前緣,副神經常在該平面沿肌肉中軸線,從深面進入胸鎖乳突肌內。同時分出的斜方肌支,向後至該肌後緣中點稍上方穿出,斜向後下方,在斜方肌前緣中、下1/3交界處進入斜方肌。
12.6 6.神經轉位
按副神經切斷部位有兩種轉位方法:①手術若擬採用副神經的斜方肌分支以上段,則應沿胸鎖乳突肌肌支向中樞側分離,經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深面遊離足夠的長度,在胸鎖乳突肌的神經門處切斷神經,向上轉位。必要時可將神經斷端穿過二腹肌後腹與莖突舌骨肌之間的間隙向面神經總幹靠近(圖10.7.2.2-6)。這種做法的缺點是造成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均癱瘓。②若擬將副神經的斜方肌支轉位,則應在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的後方找到斜方肌支,沿其向周圍側解剖。爲了暴露清楚,可掀起胸鎖乳突肌後緣,在頸後三角的頸深筋膜淺層深面將斜方肌支遊離足夠的長度,然後用利刀切斷,將該神經的中樞側斷端經胸鎖乳突肌後緣轉向面神經總幹。這種做法僅造成斜方肌癱瘓(圖10.7.2.2-7)。
12.7 7.吻合神經
12.8 8.關閉傷口
13 術中注意要點
副神經自頸靜脈孔出顱後伴隨頸內靜脈下降至舌骨平面。沿途兩者關係密切,約有2/3的人副神經走在頸內靜脈前面,1/3走在後面。當沿副神經胸鎖乳突肌支向中樞側解剖時,應仔細將神經與頸內靜脈分離,切勿損傷該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