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 中醫耳鼻喉科學 鬱證 中醫學 中醫病名
méi hé qì
globus hystericu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lobus hyster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梅核氣(globus hystericus[1])爲病名[2][3]。是指以咽喉異物感如梅核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時發時止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鬱證類型之一[3]。
《赤水玄珠·咽喉門》:“梅核氣者,喉中介介如梗狀。”
自覺咽部有物梗阻,又無吞嚥困難[3]。臨牀均爲患者自感咽部有梅核狀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而吞嚥正常[3]。常兼見情志抑鬱、暖氣、失眠,甚至呼吸不暢等症[3]。可見於現代醫學中的癔病、慢性咽炎、神經官能症等病中[3]。
《古今醫鑑·梅核氣》:“梅核氣者,窒礙於咽喉之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狀者是也。始因喜怒太過,積熱蘊降,乃成厲痰鬱結,致斯疾耳。”
多爲鬱怒思慮傷及肝脾,以致氣滯痰凝,咽部痰氣互結所致[3]。
治宜理氣、解鬱、化痰[3]。用半夏厚朴湯、加味四七湯、噙化丸等方[3]。
取天突、膻中、太沖、豐隆、內關、神門等穴爲主[3]。令病人張口作深呼吸,憋氣數秒鐘後做吞嚥動作,反覆進行,直至症狀消失出針[3]。
取心、腦、神門、肝、脾、咽喉等穴,每次選3~4穴,中強刺激[3]。亦可用埋針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