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方法及內容
1. 一般行氣管內全麻或局麻加強化,麻醉藥的選用及各種處置均以不增加顱內壓爲原則。有些藥雖可輕度增加顱內壓,但配合其他藥或採取過度通氣、脫水等措施使用時也不會使顱內壓增高。常用靜脈麻醉藥:硫噴妥
鈉、地西泮(安定)、咪唑安定、羥丁酸鈉、異丙酚、依託咪酯、芬太尼、氟哌啶、哌替啶等。吸入麻醉藥:異氟醚、七氟醚、氧化亞氮等。肌松藥:維庫溴銨、潘庫溴銨、卡肌寧、琥珀膽鹼(可短暫增高顱內壓、應與硫噴妥鈉合用)等。對原有癲癇史或腦腫瘤患者不宜用依託咪酯和大劑量的卡肌寧。
2.麻醉後襬體位時要注意頭部適當抬高,以利於頭部靜脈迴流,減少手術出血和腦水腫的發生。頭的位置過高,特別是自主呼吸時易發生靜脈氣栓應小心。
3.麻醉力求平穩,維持要有足夠的深度,特別是開顱後要防止患者咳嗽或躁動,避免因此而造成出血甚至腦膨出。
4.出血多的手術可採用控制性降壓術。顱內壓增高者,控制性降壓術宜在切開硬腦膜後開始。降壓藥首選硝普鈉。
5.麻醉期一般行機械通氣,有條件應監測呼氣末CO2,使其維持在3.3-4.7kPa(25—35mmHg)。後顱窩手術,尤其是腦幹部位手術應加強循環系統的監測,如發生心率明顯減慢(〈 70次/min)應立刻與術者聯繫檢查是否因手術牽拉或損傷腦幹造成。
6.維持輸液一般以1-1.5ml/(kg·h)速度輸入,以晶體液爲主,儘量不用葡萄糖,切開硬腦膜前可應用甘露醇等脫水劑,利尿後要適當加快輸液,因出血引起的血容量減少,需及時補充,以膠體液爲主,配合適當的晶體液。出現低滲性腦水腫時可用白蛋白、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