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耳聋草
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耳聋草:耳聋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履 岩本草》记载的虎耳草之别名。全草含槲皮苷、岩白菜素、绿原酸、没食子酸等。熊果酚苷对大鼠和人均有利尿作用;药理作用:棉花皮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大鼠用各种致炎剂引起的足跖水肿,并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
石荷叶
概述:石荷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履 岩本草》记载的虎耳草之别名。性味:苦、辛,寒,有小毒。风火牙痛,口腔溃疡,取汁含漱或涂患处。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熊果酚苷、挥发油,油内含柠檬烯、莰烯、龙脑、芳樟醇等。全草含槲皮苷、岩白菜素、绿原酸、没食子酸等。药理作用:本品有抑菌作用。
-
耳晌草
概述:耳晌草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磨盘草之别名。1.治感冒,荨麻疹,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耳鸣,耳聋,小便不利,风湿痹痛。化学成分:全草含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花含棉花皮苷(Gossylin)、棉花皮次苷(Gossypitrin)、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