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清明
下清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眼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结膜炎、角膜云翳、散光、内斜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等。一般将针尖刺入眼眶后向内下斜刺1.5~2.0寸。
-
天护
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肺门
肺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与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计2穴。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心力衰竭。一般沿皮下向外横刺0.5~1.0寸。
-
夜静
夜静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小趾远侧趾节横纹腓侧端。左右计2穴。主治夜尿、夜盲、眼睛胀痛。一般直刺0.1~0.3寸。
-
肩根
肩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腋前皱襞直上1寸,再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上肢瘫痪或麻木、小儿麻痹后遗症、末梢神经炎、肩肘关节痛等。一般向外斜刺1.5~2.0寸。
-
胆髎
胆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及胆、脾、胰病。一般针沿肋间向外斜刺0.5~1.0寸。
-
前抬肩
前抬肩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肩锁关节前面,锁骨头前内下方之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关节炎、偏瘫、抬肩障碍、手臂不举。一般针斜向三角肌中点刺2~3寸。
-
厥阴募
厥阴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间点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惊厥、角弓反张、肩背痛、脑性瘫痪、肥大性脊柱炎。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
脾髎
脾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斜刺1.0~1.5寸。
-
督募
督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第六胸椎棘突下方,左右旁开各l寸处。主治产后风、胃痛、肝炎、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沿皮刺0.5~0.8寸。
-
膈募
膈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寸处。主治肝炎、胃痛、糖尿病、肾下垂、小儿惊厥、癔病、肩背痛、脑性瘫痪、脊髓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臂畅
臂畅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腋后皱襞直上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多发性神经炎、偏瘫。一般直刺0.5~1.0寸。
-
二明
二明,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小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尺侧缘一穴;食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桡侧缘一穴。左右计4穴。主治眼病。一般斜刺0.3~0.5寸。
-
手八掌
手八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手掌部,第二、三,第三、四,第四、五指蹼缘后0.2寸处各1穴,第五指掌关节横纹尺侧缘后0.2寸处1穴。主治手掌红肿、手指不能屈伸、眼球胀痛、夜尿症等。一般斜刺0.3~
-
风募
风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各1寸。左右计2穴。主治气管炎、肺结核、癫痫、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一般沿皮下刺0.5~0.8寸。
-
生边
生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等。一般直刺1~2寸。
-
地护
地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下颌部,口角垂直线与下颌缘之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口角溃烂,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等。一般斜刺0.3~0.5寸。
-
护肛
护肛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肛门左右两侧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痔疾、脱肛。一般向外斜刺1~2寸。
-
护宫
护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以脐至关元为底边,作等边三角形,其两顶角是穴。主治不孕症、附件炎等。一般直刺1~2寸。
-
足中冲
足中冲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第三趾趾腹前端。左右计2穴。主治癫痫、心力衰竭、头痛。一般针0.2~0.3寸。
-
肝室
肝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八肋骨上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肝、胆、脾病。一般针斜向外侧沿肋间皮下刺0.5~1.0寸。
-
肝旁
肝旁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骨上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肝、胆、脾病。一般针斜向外侧沿肋间皮下刺0.5~1.0寸。
-
肝髎
肝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九、十胸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各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沿肋间向外斜刺0.5~1.0寸。
-
环边
环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髋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作点,再从此点外开3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一般斜向前刺1.5~2.0寸。
-
咬肌
咬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口部,口角直下约0.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一般向颏唇沟正中沿皮刺0.5~1.0寸。
-
胰募
胰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间旁开各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一般针沿皮下斜刺0.5~0.8寸。
-
小清明
小清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眼外眦处。左右计2穴。主治内斜视、近视等。一般沿眶壁直刺0.5~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