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病 24 小时内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90 分钟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
定义: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到院90分钟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中,从到院至进行直接PCI治疗导丝通过靶血管(DoortoDevice,DTD)的时间小于等于90分钟的患者数,占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总称,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切术(DCA)、定向性斑块旋切术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适应证: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并且不存在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1)抗血小板药物:①无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2天:(1)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电解质。
-
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住院死亡率
定义: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住院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本次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占同期接受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发病 24 小时内急性 STEMI 患者再灌注治疗率
定义: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再灌注治疗方式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静脉溶栓。
-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死亡率较高的胸痛相关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3.急诊科能够开展24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
-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操作名称: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适应证: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obutaminestresetest)是1984年由Mason首先应用的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所使用的监测手段为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磁共振扫描,临床上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采用心电图监测技术已成常规。
-
双嘧达莫试验
操作名称: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适应证: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适用于:1.可疑冠心病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伴有下肢骨关节疾患、神经与肌肉疾病,不能进行运动试验者。禁忌证:1.充血性心力衰竭。2.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绞痛、血压下降、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多汗等症状,必要时静脉注射氨茶碱0.125~
-
依替非巴肽
依非巴肽;2.5h,依替非巴肽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与当归、茴香、山金车、小槲树、月见草、绣线菊、小白菊、越橘、红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猫爪草、芹菜、姜黄素、大蒜、黄芪、辣椒素、生姜、蒲公英、银杏、丁香油、卡法(KAVA)、山楂、甘草、益母草、黄芩、丹参、大黄、红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
依替巴肽
依非巴肽;2.5h,依替非巴肽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与当归、茴香、山金车、小槲树、月见草、绣线菊、小白菊、越橘、红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猫爪草、芹菜、姜黄素、大蒜、黄芪、辣椒素、生姜、蒲公英、银杏、丁香油、卡法(KAVA)、山楂、甘草、益母草、黄芩、丹参、大黄、红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
埃替非巴肽
依非巴肽;2.5h,依替非巴肽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与当归、茴香、山金车、小槲树、月见草、绣线菊、小白菊、越橘、红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猫爪草、芹菜、姜黄素、大蒜、黄芪、辣椒素、生姜、蒲公英、银杏、丁香油、卡法(KAVA)、山楂、甘草、益母草、黄芩、丹参、大黄、红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
依非巴肽
依非巴肽;2.5h,依替非巴肽可经血液透析清除。2.与当归、茴香、山金车、小槲树、月见草、绣线菊、小白菊、越橘、红醋栗、墨角藻、睡菜、波多、琉璃苣、猫爪草、芹菜、姜黄素、大蒜、黄芪、辣椒素、生姜、蒲公英、银杏、丁香油、卡法(KAVA)、山楂、甘草、益母草、黄芩、丹参、大黄、红花油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