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出血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脑出血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2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4号)印发。: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7.早期康复治疗。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脑脊液检查:2/3患者以上患者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4)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波;:1.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泼尼松冲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等。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5.对症治疗:痛性感觉异常患者可予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苯妥英钠;6.康复治疗。(4)神经传导及体感诱发电位(SEP);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腰穿检查脑脊液分析;:1.维生素B12、甲钴铵或腺苷钴胺、叶酸。2.铁剂(缺铁性贫血患者)。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1、预防及治疗血管痉挛:可选用静脉或口服尼莫地平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等药物(八)出院标准。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需要转入ICU或手术治疗已出现较严重合并症,需要治疗者:院内感染包括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2010年版)
(4)骨髓穿刺检查(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多。5.对症治疗:痛性感觉异常患者可予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苯妥英钠;4.无严重合并疾病或并发症(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4)腰穿脑脊液;:1.维生素B12、叶酸。2.铁剂(血红细胞逐步增长患者)。3.胃蛋白酶、稀盐酸合剂(胃酸缺乏患者)。
-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
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与处理(2)呼吸训练(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脊柱X线、脊髓CT、核磁共振(MRI)(2)肌电图(3)双下肢/髋关节X片,或骨密度(4)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及药物敏感(5)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与容量,尿动力学检查(6)心、肺功能检查。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一般治疗2.康复治疗1)物理因子治疗2)腰椎牵引3)手法4)运动治疗5)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6)注射治疗7)中医治疗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9)健康教育(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
腰椎滑脱症康复临床路径(2017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一般治疗2.康复治疗1)物理因子治疗2)腰椎牵引(无椎弓峡部裂者)3)手法治疗4)腰椎稳定功能训练5)腰围等辅助器具装配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7)健康教育(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doc腰椎滑脱症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
腰椎关节突综合征康复临床路径(2017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一般治疗2.康复治疗(1)制动(2)物理因子治疗(3)腰椎牵引(4)手法(5)运动治疗(6)局部封闭治疗(7)中医中药治疗(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9)健康教育(五)进入路径标准。docx腰椎关节突综合征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1.症状、体征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2.辅助检查(1)尿培养(2)尿常规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疼痛(2)肿胀(3)运动障碍(4)感觉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确定骨折部位、程度及骨折类型的常规检查。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②单独口服华法令;(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
婴儿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血浆白蛋白的测定、消化吸收功能试验、消化道造影、结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胃镜、免疫学检查、过敏原检测、内分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6.应用黏膜保护剂和益生菌。(2)C反应蛋白(CRP);(4)大便病毒检测;:1.根据脱水情况选择口服补液盐(经口或经鼻饲管)或静脉补液;2.血电解质。
-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2月14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08号)印发。: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3.术中可能使用胆管支架或鼻胆引流管。
-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19年版)
1.对症治疗。3.根据患者病情行急诊或择期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2.对比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2.术后用药:应用抗菌谱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并主要从胆汁排泄的广谱抗菌药物。4.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者,已完成ERCP取石可列为路径完成,相应疾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docx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
脑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脑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6号)印发。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
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基本信息:《脑梗死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2月27日《关于印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12个病种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6号)印发。: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5)降低颅内压。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11年县医院版)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2.合并胆道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术及象鼻支架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2.完成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CAT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病变:(1)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十一)出院医嘱:1.出院带药:根据患者病情带药,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
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置换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4天: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3.手术植入物:人工瓣膜及人工血管、胸骨固定钢丝等。(十一)出院医嘱:1.出院带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应按需带药。doc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置换术临床路径表单.
-
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19年版)
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4.术中操作:视缺损大小及位置可选择直接缝合或者补片修补。(十)出院医嘱:1.出院带药:利尿剂、补钾药物,视病情使用降肺动脉压力药物。10天(术后第2~
-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变化。(4)必要时复查支原体抗体(5)肺功能检查;(7)支气管镜检查,(8)过敏原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如出现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呼吸系统以外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