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4月7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肱骨干骨折等骨科1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4号)印发。(九)术后住院恢复7-15天。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下肢血管彩超,D二聚体等。
-
成人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5.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血(九)术后住院恢复5-15天。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下肢血管彩超,D二聚体等。
-
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2019年版)
二、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或髋关节高位脱位(ICD-10:M16.2/M16.3)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另编00.74-00.77)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
-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2.体格检查:患髋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髋关节前方压痛,患侧髋活动受限、跛行步态,患肢可有短缩。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1.原发性骨关节炎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上;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等、抗出血药物(氨甲环酸)。
-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第一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ICD-10:M16)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双下肢血管彩超等。:1.并发症:术中或术后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大量出血需输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肺部或泌尿系感染、伤口并发症或假体周围感染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4)影像学检查:卧位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像;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2.手术方式:后路腰椎管减压,根据情况选用内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椎体间融合。(4)术后必要时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4.必要时制作术后支具。4.植骨融合选择:根据术中情况选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
-
脊柱滑脱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脊柱滑脱症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4)术后必要时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8)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腰椎CT和/或MRI。通常选用头孢一代、二代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2.手术方式:后路腰椎管减压,根据情况选用内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椎体间融合。: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术后持续给药至48-72h。输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