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
-
心理学第三力量
心理学第三力量指A.H.马斯洛等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看作是心理学中不同于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第三种力量。行为主义者认为外部的环境刺激决定人的行为,内部的意识活动只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副现象,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内部动机系统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各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只能促进或限制人的动机的作用。
-
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愉悦的瞬时体验,如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于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奇妙、着迷、忘我并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他们的成就阈值更高,更有自信心,更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
-
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是强调心理能动性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种理论体系。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也属此范畴。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强调要深入了解病人的动机、需要、欲望及童年时期的经验等等。
-
临床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动力是“力必多”(Libido),这一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力必多这个概念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含义,它既表示生理上的性冲动,又表示心理上的对性关系的渴求。与此对立的是“死本能”。他提出了“动机层次论”、“潜能”、“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观点。
-
超个体心理学
超个体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亦译精神心理学。它是适应解决人的超级精神活动的西方社会需要的产物,是西方科学(新物理学、致幻剂和生物反馈技术)心理学与东方智慧(超越自我的心境和意识理论及格炼)融合的结呆。(4)超个人心理治疗,即扩展超自我的意识状态,实现完满人性。
-
精神心理学
超个体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亦译精神心理学。它是适应解决人的超级精神活动的西方社会需要的产物,是西方科学(新物理学、致幻剂和生物反馈技术)心理学与东方智慧(超越自我的心境和意识理论及格炼)融合的结呆。(4)超个人心理治疗,即扩展超自我的意识状态,实现完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