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镧系元素
镧系元素原子的最外面两层电子结构相似,不同的仅在4f亚层,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这些元素的单质,活泼性仅次于碱土金属,能跟热水作用生成氢气,化合价一般是3,能形成稳定的3价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缩小,这种现象叫镧系收缩。
-
稀土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第IIIB族钪、钇和原子序数从57~当时发现这些元素的矿物稀少,又难以分离,它们的氧化物难熔难溶,很像组成土壤的氧化物,因此得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是2个s电子,次外层大都是8个电子,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很接近(除钪外),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萃取和离子交换。
-
零族
零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结构是ns2np6,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氦只有2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这是因为锌族元素(IIB)形成稳定配合物的能力跟过渡元素很相似。其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原子,增加的电子主要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在过渡元素的每个纵行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体现在该纵行最下部的元素中。
-
稀土
稀土(rareearths)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个元素的总称。其实稀土不“稀”,它们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甚至于要比铅、锌、锡、钨、钼等金属多几十乃至几百倍。
-
超导体
人工合成的纯单晶体无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聚氮化硫[SN]n,它有金属的导电性,在-262.7℃温度下还显示超导性(没有可测得的电阻)。化学家研究了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如PbMo6S8),它在几千高斯的强磁场下仍有超导性。利用这种特性,用这超导体建立质密的高场强磁铁。
-
TR-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元素铕(Eu)螯合物作荧光标记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有长荧光寿命的特点,延长荧光测量时间,待短寿命的自然本底荧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测定,所得信号完全为长寿命镧系螯合物的荧光,从而有效地消除非特异性本底荧光的干扰。在增强液中可至pH2~
-
价电子
价电子是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是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镧系元素还能包括外数第三层的4f电子。在非金属的主族元素中,除了第二周期元素外,一般都有nd空轨道。当这些元素跟电负性更大的元素化合时,原先最外层上的价电子可拆开进入nd轨道中,然后通过轨道杂化使这些元素表现较高的化合价。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元素铕(Eu)螯合物作荧光标记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有长荧光寿命的特点,延长荧光测量时间,待短寿命的自然本底荧光完全衰退后再行测定,所得信号完全为长寿命镧系螯合物的荧光,从而有效地消除非特异性本底荧光的干扰。在增强液中可至pH2~
-
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晶体中,阳、阴(或正、负)离子间的“接触”半径。一般所说的离子半径,是以NaCl型离子晶体为标准的数值。阴离子半径因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它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如rCl-=181pm,rCl=99pm)。因此,镧系后的元素跟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如锆和铪、铌和钽、钼和钨)离子半径大致相等。
-
电离能
元素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变成气态1价阳离子,这时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通常叫做电离能,又叫电离势。用X射线作为激发光源照射到样品上,使元素原子中某个“轨道”上的电子突然受光激发,这时原子中其他电子的运动按理都要发生变化。用元素的I1可以衡量元素金属性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