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晶体
正、负离子按确定的比,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向空间各方向发展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是电的良导体。例如ZnS,负离子可采取A1型立方密堆积和A3型六方密堆积等两种方式,又正、负离子半径比决定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于是就产生立方ZnS和六方ZnS等两种晶型结构。
-
晶格能
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然后根据实验测得的热化学量(如生成热、升华热、离解热、电离能、电子亲合势)进行计算。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以及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等。例如,根据晶格能大小可以求得难以从实验测出的电子亲和势,可以求得离子化合物的溶解热,并能预测溶解时的热效应。
-
电离
放射学名词·电离:电离(ionization)是指从一个原子中丢失一个电子的过程。当离子晶体溶解在水里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异性取向吸引,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削弱,最后晶格破坏,正、负离子分别跟水形成水合离子而进入溶液,成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
-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阳、阴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NaCl、MgO、CaF2等实际上只是表示离子晶体中阳、阴离子个数的简单整数比和重量组成比的化学式,不是分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和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结构特征有关。大多数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
键长
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平均距离叫做键长。金属晶体的金属原子以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用X射线结构分析测得它的晶胞参数,然后结合其点阵形式,算出紧邻金属原子间的距离,即为金属键长。共价晶体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共价键长除了和原子的共价半径有关外,还和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
-
氢化物
氢跟其他元素生成的二元化合物叫做氢化物。氢化物按它的结构大致分成三类:(1)离子型氢化物(又叫盐型氢化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中的钙、锶、钡能跟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离子型氢化物,如NaH、CaH2等,其中氢以H-离子形式存在。这类氢化物都是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例如,1体积钯可吸收700~
-
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是晶体中,阳、阴(或正、负)离子间的“接触”半径。一般所说的离子半径,是以NaCl型离子晶体为标准的数值。阴离子半径因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它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如rCl-=181pm,rCl=99pm)。因此,镧系后的元素跟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如锆和铪、铌和钽、钼和钨)离子半径大致相等。
-
晶胞
晶胞是晶体的一个基本结构单位,它的形状是一个平行六面体。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由晶胞参数规定。NaCl晶体中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所以NaCl晶体称为离子晶体。这6个配位Cl-形成一个八面体,Na处于八面体的空隙中。由此可见,NaCl只是个化学式,整块NaCl晶体是个巨大的分子,把NaCl看作一个分子(或分子式)是不确切的。
-
分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这种式子叫做分子式。分子式是由实验测定物质组成后得出的。但是一种分子式可能表示不止一种物质,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例如,分子式C2H4O2可以表示两种物质:乙酸(CH3COOH)和甲酸甲酯(HCOOCH3)。以巨型分子形式存在的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它的物质组成用实验式表示。
-
晶体
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结构微粒在空间作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第二类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SiO2),晶体的结构粒子是原子,依靠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第三类是金属晶体(如钨、铜等),金属原子靠金属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