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饱和烃
分子中的碳原子间全部以单键连接,碳原子余下的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叫做饱和烃。(2)从靠近取代基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依次编号,把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写在母体名称前面。小环的环烷烃(如环丙烷、环丁烷)的环不稳定,环易破裂,在适当条件下能跟H2、X2、HX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开链有机物。
-
卤化
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引入卤素原子,这种反应叫卤化。工业上氯化反应用得最多,碘化反应一般很难发生,氟化反应很难控制。通常通过间接的方法把氟原子引入有机物中。通常用取代反应(如饱和烃、芳香烃跟X2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如不饱和烃跟X2、HX的加成反应)使有机物卤化。
-
芳香烃
)个π电子的平面环状的共轭烯烃(广义),即苯型芳烃和非苯芳烃(如薁)的总称。根据结构,芳烃分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三类。单环芳烃命名时,侧链是饱和烃基的一般以苯作母体,侧链为取代基的“基”字往往省略。苯环上的氢易被卤原子、硝基、磺基、烷基、酰基等基团取代。
-
EL-614
概述:溴鼠胺又名EL-614,溴甲灵,鼠灭杀灵。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较易溶于芳香烃类。同时降低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动物、人瘫痪致死。溴鼠胺中毒:溴鼠胺毒理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的产生,降低Na+/K+-ATP酶的作用。如发生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溴甲灵
概述:溴鼠胺又名EL-614,溴甲灵,鼠灭杀灵。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较易溶于芳香烃类。同时降低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动物、人瘫痪致死。溴鼠胺中毒:溴鼠胺毒理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的产生,降低Na+/K+-ATP酶的作用。如发生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鼠灭杀灵
概述:溴鼠胺又名EL-614,溴甲灵,鼠灭杀灵。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较易溶于芳香烃类。同时降低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动物、人瘫痪致死。溴鼠胺中毒:溴鼠胺毒理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的产生,降低Na+/K+-ATP酶的作用。如发生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溴鼠胺
概述:溴鼠胺又名EL-614,溴甲灵,鼠灭杀灵。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较易溶于芳香烃类。同时降低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动物、人瘫痪致死。溴鼠胺中毒:溴鼠胺毒理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的产生,降低Na+/K+-ATP酶的作用。如发生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汽车尾气
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CO无色、无臭、无味,当被吸入人体后,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其亲合力比O2约大200~铅化合物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物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它来自于汽油的抗爆添加剂,这是一种含铅的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C2H5)4Pb]。
-
烷烃
甲烷(CH4)、丁烷(C4H10)和辛烷(C8H18)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几种烷烃,它们分别是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这类化合物中碳原子按四面体方向和其他碳原子或氢原以共价单键相联成链。由于碳原子的外层4个价电子都已分别成键,因此,它们属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
轻质液状石蜡
砷盐:取本品1.0g,置坩埚中,加2%硝酸镁的乙醇溶液10ml,炽灼至灰化(如有未炭化的物质,加硝酸少许,再次灼烧至灰化),放冷,加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溶解,加水23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
其他杀鼠剂
概述:其他杀鼠剂,如环庚烯、α-氯醛糖、溴鼠胺、氟鼠定(炔丙胺类杀鼠剂)、溴甲烷、氯化苦等。α-氯醛糖:α-氯醛糖又名杀鼠糖、灭雀灵,化学名称为1,2-0-(2,2,2-三氯亚乙基)-α-D-呋喃葡糖。溴鼠胺:溴鼠胺又名EL-614,溴甲灵,鼠灭杀灵。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较易溶于芳香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