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原理指在孤立系统内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196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开放系统在不违背熵增加原理的条件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规律,为从热力学角度研究生命的有序稳定和熵病开辟了道路。
-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的变化,总是通过外界对系统做功,或向系统传递热量,或两者兼施并用来完成的。“传递热量”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所起的作用是系统外物体的分子无规则运动与系统内分子无规则运动之间的转换,从而也改变系统的内能。在封闭系统中发生任何不可逆过程都导致熵的增加,这称之为熵增加原理。
-
熵流
熵流指系统通过边界与外界交换的熵。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也就是交换熵的过程,即与环境之间存在熵的流通,流通的实际结果,对于系统的熵变化来讲,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deS为负值且其绝对值大于diS时,系统的熵变化dS为负值,即系统呈负熵产生,从无序走向有序。
-
熵
就是说,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这一规律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描述。可见熵是用来描述体系状态的,因此它是状态函数,同时熵也与体系所含物质的量有关。这叫做熵增加原理。已有的研究证明,“熵病”和中医学的“证”在内涵上十分一致,由此可以推进对“证”本质研究的深化发展。
-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中的一种学说。这就阐明了开放系统通过耗散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机制和规律。80年代以来,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研究迅速发展,在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引入注目,关于正邪斗争与内外涨落、气化与气化结构,阴平阳秘与有序稳定、熵变与熵病等方面的研究尤显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