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进动有一定的频率,它与所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记录这种波谱即可判断该原子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及相对数目,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及分子量的测定,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
-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获得,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像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和无放射损伤等优点。
-
生物磁学
研究生命现象与物质磁性或磁场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医药方面研究磁疗和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用磁场影响生物的变异,研制人工器官等。祖国医学中蕴含丰富宝贵的生物磁学的内容,如《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圣惠方》、《验方新编》等均有人体磁现象及用磁石治病或健身的记载。
-
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摄影
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摄影亦称核磁共振CT,是一种以核磁共振为信号源,采用计算机断层照相技术获得人体内部组织图像的方法。其图像分辨率可达0.3mm,对软组织也有很高的分辨率。目前,核磁共振CT对脑和脊髓病变诊断最为有效,如小的脑和脑干梗塞灶、脑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
核磁共振CT
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摄影亦称核磁共振CT,是一种以核磁共振为信号源,采用计算机断层照相技术获得人体内部组织图像的方法。其图像分辨率可达0.3mm,对软组织也有很高的分辨率。目前,核磁共振CT对脑和脊髓病变诊断最为有效,如小的脑和脑干梗塞灶、脑肿瘤的大小及侵犯范围、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