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4)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粪便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等。
-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9年版)
此外,部分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各种原因导致右心房明显扩大者)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静止,在转复或导管消融术后需要进行起搏器植入术。2.术中用药:局部麻醉药,诱导麻醉药(需行直流电复律者)。2.必要时复查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2.消融术后因患者窦房结功能不良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1)抗血小板药物:①无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2天:(1)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电解质。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
2.抗血小板药物:(1)无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氯吡格雷替代;5.术后处理:(1)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心电监测、穿刺部位的检查。(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PCI术中出现并发症转入CCU。
-
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路径(2019年版)
(七)选择用药:1.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特异性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十分有效,但另一方面由于阻断了出球小动脉的收缩,可能导致患肾小球滤过压下降,肾功能损害,对于双侧或单功能肾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能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4.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
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路径(2010年版)
:第一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伴肾血管性高血压(ICD-10:I70.1伴I15.0)。2.抗血小板药物:(1)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改用氯吡格雷替代。4.多饮水或经静脉予以充分补液,保证4–6小时内尿量达1000ml以上,必要时给予速尿,使造影剂尽早尽快排泄。4.穿刺部位愈合良好。
-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药物治疗:1.利尿药物:对于水钠潴留患者、尤其是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利尿剂可控制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明显改善症状。血运重建治疗:1.对于有存活心肌、冬眠心肌的患者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改善心肌血供,进行血运重建。docx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表单.
-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7年版)
:1.选择用药::(1)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3.瓣膜病的治疗::心脏外科会诊,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评价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者转至外科手术,无手术指征者继续内科治疗。2.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抗心肌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
(3)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七)选择用药:1.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硝酸酯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维持,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硝酸酯类药物口服。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气分析等。
-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
④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返流;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
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影像学检查无脑局灶性缺血性病变。2.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征。(七)外科治疗临床路径:1.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临床路径相关药物治疗术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至少3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
-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无禁忌症者应常规口服5)PCI治疗:充分药物治疗仍有严重心绞痛症状,或主要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包括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血常规、超敏肌钙蛋白、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运动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肾功能等。以LDL-C水平作为干预目标,达标后不应停药或盲目减少剂量,对于不达标的患者,加用PCSK9抑制剂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除非有极高出血风险等禁忌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应联合应用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并维持至少12个月,P2Y12受体拮抗剂选择包括替格瑞洛(180mg负荷量,90mg、2次/天维持)或氯吡格雷(300mg~600mg负荷量,75mg/d维持),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胃肠道反应较大者,可考虑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②单独口服华法令;(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
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4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和胸部CT、颈动脉血管超声,血生化全项(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风湿活动筛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血气分析。(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4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风湿活动筛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血气分析。docx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术临床路径表单.
-
县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2)硝酸酯类: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在运动前数分钟预防使用。
-
肾动脉狭窄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肾动脉狭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肾动脉狭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5.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大动脉炎和肌纤维发育不良等。2.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2.术后用药:(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3)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