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尊心
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个人生活在群体中总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反之,一旦产生自我压力感,一种是积极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则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忧人,甚至自暴自弃。
-
同情
同情(sympathy)是道德感之一,是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并给予道义上的积极支持。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同情现象出现得比较早。而另一种是伴随着冷静与理智的真正同情,有帮助的方法,行动上的反应,有贯彻的毅力,还有持久的耐性。而这样的同情才是别人真正所需要的。
-
荣誉感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名誉心理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直接攻击
直接攻击指个人受到挫折后,把引起的愤怒情绪,直接指向阻碍个人达到目标的人或物。一般说来,自尊心、好胜心特别强的人或者胆汁质的人,容易把愤怒情绪向外发泄,而采取直接攻击的行为。这种攻击的行为方式,常常不为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允许,而且在事实上也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
糖果效应
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说,萨勒也未指出实马的样本大小,有多少被试孩子,他们的家教状况如何。
-
夫妇间偏执狂
夫妇间偏执狂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病理性嫉妒这一术语是M·Ey(1950)、R·Mowat(1966)、M·Shentierd(1961)和P·Muller(199)等先后都应用过的。本综合征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多是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自我中心倾向强、自尊心强的人。患者多见性欲亢进,易激惹、紧张等。
-
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夫妇间偏执狂又称病理性嫉妒综合征,病理性嫉妒这一术语是M·Ey(1950)、R·Mowat(1966)、M·Shentierd(1961)和P·Muller(199)等先后都应用过的。本综合征常见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多是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自我中心倾向强、自尊心强的人。患者多见性欲亢进,易激惹、紧张等。
-
自尊
自尊(self-esteem)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的。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妄自菲薄,从而谨小慎微,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
投射
由感受器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在相当于此刺激的所在和作用方向的一定空间位置上被感觉到的事实,即把感觉的局部定位看作是感觉中枢特有的性质和机能,此称之为投射。投射指自我将某些拒绝接受的本能冲动和它的引出物投射至外界物体,以为是外界施之于他的。精神病患者常对此采取妄想形式,如常见的被迫害妄想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