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理论
学习在现代科学的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是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联结论包括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习惯形成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等。其代表性人物,完形(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德国心理学家克勒所提出的顿悟论和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期待论或符号学习论等都属于认知论。
-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研究人脑的认知过程和机制,包括意识、感情、思维这样的高级神经活动。学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结构突触的可塑性变化,已成为当代神经科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后象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问,如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不过持续几十秒钟,这就是感觉记忆。估计在人脑中有40万个树突子。
-
冲击疗法
概述: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充斥法”,与“爆破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可通称为“暴露疗法”。这种强化被称作“负强化”。认知行为治疗者们认为,恐怖症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以错误的认识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为中介的,正是由于病人对刺激物作出与它的性质不相称的错误判断和评价,才导致他对该刺激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
认知行为矫正
认知行为矫正是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行为治疗者内出现的一个新方向,是针对经典的行为治疗的缺欠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新的心理疗法。Smith(1982)曾随机地调查了属于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分会和咨询心理学分会的800名会员,所得资料代表了美国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当前所倾向的理论观点。
-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语言行为》一书中提出的言语学习理论。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筑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E.L.桑代克把这种学习称为咿呀学语侥幸成功。强化理论还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结构是按照刺激-反应的公式产生的行为。
-
认知疗法
概述: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心理疗法之一,为一组治疗方法的集合名词。另一类是行为治疗专家,他们不同意行为主义把认知从一系列因素中排除出去,认知因素正是治疗人类心理问题的基础。本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错误的认知,而错误的认知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如抑郁、焦虑等)。②适应技能。
-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认为人的品德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班杜拉等人主张把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传统的学习理论)和依靠间接经验的学习(观察学习)综合起来以说明人类的学习。强调自我调节过程,某个特定的行为会产生外在的后果,也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反应。
-
心理病理学
心理病理学又称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障碍的基本性质及其产生原因、结构、变化机制和过程的科学。他主要探讨了心理障碍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的心理、生理机制。但也产生了明显的研究方向的变化,这是因为心理病理学家来自不同的训练背景,如实验心理学、精神病学公共卫生和生物化学等。
-
场的理论
它认为心理现象不是其构成元素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作为整体组成一个场,其内部相互间具有力动的关系。就格式塔心理学总体来说浸透着场的观点,在学习领域中,随着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争的激化,往往把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总称之为场的理论。又场的概念,很早就从心理学发展到发生学中。
-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在60年代开始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内脏反应训练的实验研究,于1967年首次获得成功,从而创立了这一崭新的治疗技术。焦虑症及恐怖病的患病与个体心理素质关系密切,病人焦虑量表得分一般高于正常人。训练方式既可采用连续式训练,也可采用断续式训练。
-
习惯强度
习惯强度是赫尔(C.L.Hull)的学习理论(S-R理论)的核心概念。这是一种强化,由于这种强化而刺激和反应之间发生结合。这是强化尝试数(N)的增大的函数,以sHR=1-10-aN表示(a是常数)。习惯强度在动因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彼此相乘的作用而决定反应势(sER)。
-
心理咨询
虽然行为操纵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但较之行为矫正法,它更强调正强化在个人良好行为的模仿与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励负强化的运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询中明确地表达个人的观念,犯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之嫌。由此,心理咨询员在有意无意中成为当事人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最好的理解者与支持者。
-
部分强化
在对刺激发生反应时,不一定每次都给以强化(或补强)的强化法。即使在部分强化条件下,学习也能成立。但学习成立所需要的时间比连续强化多,一旦学习成立,消退所需要的试行次数也多,即消退阻抗大。这是学习理论上有争论之点,曾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