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自切
多见于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蚯蚓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海星类)、甲壳类(特别是十足类)、盲蛛类、昆虫类(大蚊类、直翅类)等,脊椎动物中,蜥蝎也进行尾部的自切。多数情况下,自切仅出现在预定脱离节这种特定的部位(蟹的步足为基节、底节的连接部;蜥蝎的自切是靠脊髓反射。
-
背触角
背触角是位于腹足纲拟蓑海牛类身体背面外套膜的突起,呈细长的纺锤形,按一定顺序排列。内有与肠相连之肝盲囊(hepaticcaecum)。还有以细管与其相连的刺丝囊。背触角的表面用作皮肤呼吸(二次性的鳃)。此外,据谓外界的水可自顶部小孔出入于背触角,而以类似直肠呼吸的方法进行呼吸。背触角易自切。
-
头丝
软体动物掘足类,如角贝等,在头部左右小形的叶状部(触手叶tentacularlobe)的边缘着生很多细丝状结构,称之为头丝。被覆以纤毛上皮,末端膨大呈棒状,侧面有凹陷。一般认为是感觉器官,兼有捕食之功能。自切性强,可再生。
-
蛏子
概述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系,真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蛏子的别名缢蛏、竹蛏、大竹蛏蛏子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蛏子的营养价值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受惊时水管易自切。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
触觉
触觉为生物感受本身特别是体表的机械接触(接触刺激)的感觉,是由压力和牵引力作用于触感受器而引起的。伴有身体不动状态(接触趋性僵直)者也有(如草履虫)。至于人的作为皮肤感觉的触觉、压觉,已鉴定为感受器的有四种触觉小体和毛根的游离神经末梢(触须)。另外也可看到感觉适应在逐渐加压或长时间刺激时感觉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