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在腹白线左、右各作2cm之横切口(图11.2.9.1-9),提起切缘,用弯钝头剪刀插入肌鞘分别向两侧游离并切开(图11.2.9.1-10),至腹直肌外缘后,筋膜分为浅、深两层,表层为腹外斜肌及腹内斜肌筋膜,深层是腹横肌筋膜,在扩大切口时需剪开这两层筋膜并包括部分肌纤维,要特别注意腹壁下动脉分支,必要时钳夹、切断、结扎。
-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
7.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8.双胎或多胎妊娠。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七)选择用药: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剖宫产(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
经腹阴道切开分娩术
若为急诊入院,医生应抓紧时间重点复习病史,做系统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诊检查,充分估计母、婴情况,明确手术指征4.具体准备事项:①纠正全身情况,根据不同病情予以相应处理,特别注意纠正产妇脱水,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胎儿窘迫。对未成熟的胎儿。2.要充分显露阴道前壁,以利能做出适于娩出胎头的横切口。严防撕裂伤。
-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6月30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印发。: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2.凝血功能;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4.少量阴道出血。
-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2.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500g者)及足先露。6.胎儿超声检查;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3.并发产后出血3.并发产褥感染;
-
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头下降停滞(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
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必要时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