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歪曲
歪曲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形式,指给外界实际存在的事物以新形式,以适合内在心理需要,包括:不现实的夸大想法、幻觉、满足欲望的妄想和持久的妄想性优越感。)但是与妄想性投射相反,后者因为感情的责任放在别的方面,从而减轻了自己的痛苦,而在歪曲时,不愉快的感情被它们的对立方所替代。歪曲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效果。
-
认知障碍
感觉、知觉、记忆、理解、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受到影响,认知事物发生障碍,常见于各种痴呆。精神分裂症由于思维不正常,亦可出现认知障碍。)认为,至少有三种主要手段可以引起信念系统发生改变。(2)概念重建(reconceptualization),给个体提供另一种可以解释其观察和经验的概念系统,从而取代个体原有的信念。
-
自我观念理论
自我观念理论(self-concepttheory):自我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系统。②情感成分,如自尊、自豪、自爱、自卑及自暴自弃等;③意志成分,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奋斗自我追求等。自我观念是在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个人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同时也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制约。
-
狂信型人格
狂信型人格又称为偏执型人格、诡辩型人格。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委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辨,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常有不安全感,碰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多疑偏见的依据;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
记忆错构
记忆错构指患者记忆有时间上的错误,把实际上已发生过的事情的时间记错了。患者对事件常生动地加以描述,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不自觉地歪曲或渲染,并坚信是事实。如自己是去年从北京回来的,却说是昨天刚从上海回来。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后综合征、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或精神发育不全等。
-
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指通过想象将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变或增添一些细节,从而产生歪曲知觉者,称为幻想性错觉。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例如,患者看到墙上的污渍,通过想象构成了一幅图画,随着幻想的演变可改变其内容。
-
错构症
错构症亦称记忆的错误,指患者在记忆明显病损的基础上,出现对经历过的事在发生时间、地点和情节上回忆错误,主要是再现的歪曲,而非无中生有。本症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
-
记忆的错误
错构症亦称记忆的错误,指患者在记忆明显病损的基础上,出现对经历过的事在发生时间、地点和情节上回忆错误,主要是再现的歪曲,而非无中生有。本症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
-
悖德狂
1845年,英国Prichard从智能精神病中分出悖德狂,他认为:患者的智能很少或完全不受损害,主要表现在情感、性情或习惯方面,他们心灵中的道德观念和正义原则是高度歪曲和破坏,自我控制能力丧失或受到严重障碍。目前已很少使用此术语,此类表现的患者多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描述。
-
妄想性投射
妄想性投射指对外界现实的直率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妄想性投射包括:在别人身上体验到自己的感情,并对这种感知采取行动(如丰富的被害妄想),或者在自己内心(从字面上)感知到别人或其感受(如激越型抑郁症病人声称“魔鬼在吞噬我的心”)本机制与投射的区别在于,它在事实上放弃了对现实的检验。
-
分离
心理学名词·分离:分离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分离比歪曲较易为别人理解,也比较体谅别人,较发泄来得短暂。
-
续绝汤
《辨证录》卷七:方名:续绝汤组成:人参5钱,熟地1两,山茱萸1两,山药1两,芡实1两,甘草1钱,北五味2钱。《医林纂要》卷十:方名:续绝汤组成:当归2两,大黄5钱,生地黄1两,白芍药1两,败龟版1两(醋炙,为末),牡丹皮3钱,续断2钱,牛膝3钱,栀仁2钱,红花2钱,乳香2钱,没药2钱,羊踯躅1钱(即黄杜鹃花)。
-
误诊
误诊指医者对疾病做了歪曲反映,即对疾病的判断与实际的病情不相符合。狭义误诊,指将有病诊为无病,将甲病诊为乙病,或者相反。广义误诊又分为延迟误诊和遗漏误诊两种,前者是相对于诊断的社会必要时间(受历史和地区条件制约)而延迟的诊断,即最后诊断也不错,但时间拖得太久,等诊断明确时,患者已无法医治;
-
朦胧状态
朦胧状态意识清晰程度减低,同时意识活动范围极度缩小。患者对狭小范围内的各种刺激能够感知和作出相应的正确的反应,但对广泛范围内的刺激则感知困难、定向力障碍,从而形成歪曲的印象。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周以上,病愈后对当时情况可有所回忆或完全遗忘。朦胧状态见于癫痫、癔症、急性反应性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等。
-
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attributionbias)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有的源于人类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则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动机造成的。归因指人对行为或事件所进行的分析和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
-
释义性妄想
释义性妄想又称特殊意义妄想,系指患者将其遇到的某种境遇或现象如周围人的言行、举动、在带有一定倾向和情感的情况下,病态地考究、揣度这些境遇或现象的实有涵义外的涵义(即弦外之音),此时患者从病态思维出发,将与妄想观念相矛盾的一切置于不顾,对客观现象作片面的解释。
-
特殊意义妄想
释义性妄想又称特殊意义妄想,系指患者将其遇到的某种境遇或现象如周围人的言行、举动、在带有一定倾向和情感的情况下,病态地考究、揣度这些境遇或现象的实有涵义外的涵义(即弦外之音),此时患者从病态思维出发,将与妄想观念相矛盾的一切置于不顾,对客观现象作片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