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薇
拼音名:ZǐWēi别名:搔痒树、紫荆皮[四川]、紫金标[江西]来源: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剥落的树皮,晒干;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各种出血,骨折,乳腺炎,湿疹,肝炎,肝硬化腹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薇属
中文名紫薇属拼音名ziweishu拉丁名Lagerstroemia中国植物志52(2):92描述LagerstroemiaL.紫薇属,千屈菜科,约55种,分布亚洲东部至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我国有16种,引入栽培的有2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其中紫薇L.indicaL.各地极常栽培供观赏用;花瓣通常6片,或和花萼裂片同数,常具皱,基部有细长的爪;雄蕊6枚至极多数;
-
紫薇花
《*辞典》:紫薇花: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ǐWēiHuā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痒痒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宝幡花、五爪金龙(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
-
紫薇叶
《*辞典》:紫薇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ZǐWēiY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湖南药物志》)③治创伤出血: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
-
常山型叶序
常山型叶序为互生叶序的一个特殊形式。其开度是每四叶为180°,270°,180°,90°周期反复的叶序,它被认为是交互对生的各相对的两叶之间出现上下错位者(前川文夫1948)。见于日本常山(Ori-xajaponica)、紫薇(Lagerstroemaindica)、肉桂(Cinnamomumlaureirii)等普通叶的排列。在叶序演变的研究上具有意义。
-
紫薇根
《*辞典》:紫薇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ZǐWēiGēn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痈肿疮毒,牙痛,痢疾。注意:孕妇忌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④治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紫薇根、叶各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⑤解黄藤中毒:紫薇根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