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鲟鱼
6.鲟鼻补虚下气。《*辞典》:鲟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únYú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
鱼鳔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拼音名:Y Bi o别名: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来源:鲟形目鲟科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1行。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
疱疹病毒目
中文名称:疱疹病毒目英文名称:Herpesvirales分类类型:目疱疹病毒目成员:科亚科属种异名异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异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鲟鱼疱疹病毒1型(Acipenseridherpesvirus1)-鲟鱼疱疹病毒2型(Acipenseridherpesvirus2)-鳗鱼疱疹病毒(Anguillidherpesvirus1)-狗鱼疱疹病毒(Esocidhe
-
异疱疹病毒科
中文名称:异疱疹病毒科英文名称:Alloherpesviridae分类类型:科异疱疹病毒科成员:属种-异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鲟鱼疱疹病毒1型(Acipenseridherpesvirus1)-鲟鱼疱疹病毒2型(Acipenseridherpesvirus2)-鳗鱼疱疹病毒(Anguillidherpesvirus1)-狗鱼疱疹病毒(Esocidherpesvirus1)-鲈鱼疱疹病毒1型(Perci
-
鱼唇
概述鱼唇,又叫鱼皮。一般是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腹部,右手拇指嵌入皮层轻轻割开,使皮层与肌肉脱离,依次剥至背脊;2小时,即可取出晒干。脊背皮厚色青,称青皮;小的常以整张曝晒。食用前应先用70℃的温水浸泡30分钟,使鱼皮肥厚,取出用刷子刷去皮层上的沙质,然后再放在40℃温水锅中泡2小时,取出清水浸发。
-
鱼胶
拼音名:Y Jiāo别名:鳔胶、鱼白胶来源:以鲟形目石首鱼、鲟鱼为主,以鳔煮沸加工所得的胶质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地区。功能主治:内服为止血剂,并供绊疮膏制造之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鳔
另外在鳔的背壁有富于毛细血管的卵圆形部分,这称为卵圆腺(ovalgland),可吸收气体。因此,进行鳔内气体的调节是必要的,但喉鳔类通过鳔管使空气出入,而闭鳔类一方面从红腺血液中分泌二氧化碳和氧,另一方面由卵圆腺进行气体吸收。鳔内层主要是由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和平滑肌构成,鳔外层则多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