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核
有些真菌的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叫做菌核。
-
菌核病
常见的菌核病:主要有:①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为害茎、叶和果荚,病部呈水渍状病斑,表面产生棉絮状菌丝。中国稻区普遍发生。如果生链核盘菌引起的核果褐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内越冬,次年萌发长出子囊盘放射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生长季还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
-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稻纹枯病诊断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
-
茶苗白绢病
茶苗白绢病症状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茶苗白绢病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8月发生最盛。药剂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
-
稻曲病
有性态为稻麦角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稻曲病诊断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小穗。翌年厚壁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菌核萌发形成子座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12.5%灭黑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12.5%纹霉清水剂150毫升对水喷洒1~
-
无缝珠
别名:吐血莲来源:真菌类无孢霉群无缝珠Sclerotiumsp.,以菌核入药。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900米高处的山坡地下,坡面多生密林,沿坡度走向蔓延生长,或沿树根而生,深度多在12~35厘米左右,最浅的只在土表下。分布于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咸,平。功能主治:止血。用法用量:研末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子座
子座(stroma)指菌丝密集而形成的簇状物。其外形可因不同种类而呈平板状、壳状、半圆垫(cushion)状、圆柱状、棒状、头状以及树枝状等各种形状。多能区别出髓部和皮层部。有时硬化后变成菌核状,也往往在其内插有寄主组织或一部分基质。常在成熟后于该组织上或是组织内形成孢子。
-
休眠原质团
休眠原质团macrocyst是粘菌的变形体在应付不良环境时.变成为有细胞膜状态的休眠体,在生活史的各时期,它们的名称不同。当游动孢子或配子变成有膜的状态时称为小包囊,若接合后不久就变成小形变形体,然后进入有膜状态,则称为大包囊,如果在成为大形变形体后进入有膜状态,则与真菌菌丝体团块的休眠体一样.称为菌核。
-
拟薄壁组织
拟薄壁组织是真菌的菌丝所组成的结构,由紧密排列的、多少等同的、椭圆形或近于多角形的类似高等植物薄壁细胞的菌丝细胞所组成,与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有本质之差别,例如麦角菌核构造中的菌丝细胞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