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木屑
出处:《纲目》拼音名:WūM Xi 来源:为柿科植物乌木的木屑。叶薄革质,平滑无毛,长椭圆形,长约5~花冠无毛;雄蕊约16,平滑无毛,2枚合生,有时为3枚合生。果实球形,亦黄色,直径约5厘米许,宿存萼为木质杯状。生境分布:分布广东。性味:《纲目》:甘咸,平,无毒。功能主治:《纲目》:解毒,又主霍乱吐利。
-
青风内障·肝肾两虚证
定义:青风内障·肝肾两虚证(bluewindglaucomawithliver-kidneydeficiencypattern)是指肝肾两亏,以病久瞳神渐散,眼珠胀硬疼痛,视力日渐下降,视界缩窄,眼底视盘凹陷扩大加深,色泽苍白,全身兼见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青风内障证候。兑入蜂蜜,代茶饮。
-
肉穗草属
中文名肉穗草属拼音名rousuicaoshu拉丁名Sarcopyramis中国植物志53(1):245描述SarcopyramisWall.肉穗草属,野牡丹科,约6种,分布于尼泊尔至马来西亚及我国,国产的有S.crenataLi,S.bodinieriLevl.etC.B.Rob.,S.nepalensisWall.和S.parvifloraMerr.exLi4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子房下位,顶具膜质冠,有胚珠多颗;
-
白粉藤属
中文名白粉藤属拼音名baifentengshu拉丁名Cissus中国植物志48(2):53描述CissusL.白粉藤属,葡萄科,35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叶互生,单叶或复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顶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锥尖;本属和Vitis不同之处为花瓣4枚,彼此分离,不粘合成一帽状体。
-
浆果楝属
中文名浆果楝属拼音名jiangguolianshu拉丁名Cipadessa中国植物志43(3):58描述CipadessaBl.浆果楝属,楝科,约4种,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其中C.cinerascens(Pell.灌木或小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花近球形,两性,排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萼杯状,5齿裂;雄蕊管10深裂,裂片顶部2裂;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2颗;
-
寄生花属
中文名寄生花属拼音名jishenghuashu拉丁名Sapria中国植物志24:248描述SapriaGriff.寄生花属,大花草科,2种,分布于印度、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我国有寄生花S.himalayanaGriff.1种,产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寄生于它植物的根上。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下位,1室,内多腔隙,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单层;
-
非洲楝属
中文名非洲楝属拼音名feizhoulianshu拉丁名Khaya中国植物志43(3):46描述KhayaA.Juss.非洲楝属,楝科,8种,产非洲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引种栽培的有非洲楝K.senegalensis(Desr.)A.Juss.1种。圆锥花序腋上生;雄蕊管坛状或杯状,花药8-10枚,着生于雄蕊管内而近顶端;种子宽,横生,椭圆形至近圆形,边有圆形膜质的翅。
-
风吹楠属
中文名风吹楠属拼音名fengchuinanshu拉丁名Horsfieldia中国植物志30(2):194描述HorsfieldiaWilld.风吹楠属,肉三蔻科,8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风吹楠H.hainanensisMerr.等5种,产两广和云南。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球状、棒状或杯状体,花药10-30个,着生于雄蕊柱上部的外面;胚乳嚼烂状,内含香油或有少量淀粉。
-
蜡梅科
中文名蜡梅科拼音名lameike拉丁名Calycanthaceae描述Calycanthaceae蜡梅科,双子叶植物,2属,约7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美洲北部,我国有2属,4种,分布黄河以南各省区。灌木,有油细胞;单叶,对生,无托叶;心皮离生,生于中空的杯状花托内,每心皮有倒生胚珠2颗,有时一颗不发育,花柱延长;种子无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