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蜡烛
概述:水蜡烛为中药名,出自《广东新语》,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香蒲之别名。别名:甘蒲、蒲黄草、水蜡烛、蒲包草。来源及产地:香蒲科植物水烛TyphaangustifoliaL.或宽叶香蒲T.latifoliaL.等的全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泻火。①治小便不利。②治乳痈。化学成分: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
-
水蜡烛属
中文名水蜡烛属拼音名shuilazhushu拉丁名Dysophylla中国植物志66:380描述DysophyllaEI-GazzaretL.Wats.exAiryshaw水蜡烛属,唇形科,约27种,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大多在印度,其中有1种延至澳大利亚,我国有7种,产西南部及东南部,常见于湿地上。茎具通气组织;叶3-10枚 生,无柄,全缘或具疏齿,通常近无毛;
-
香蒲属
中文名香蒲属拼音名xiangpushu拉丁名Typha中国植物志08:2描述TyphaL.香蒲属,香蒲科,约18种,除南非外,各地均产之,我国约有10种,大部产北部和东北部,他处少见,其中香蒲T.orientalisPresl和水蜡烛T.angustifoliaL.等种类入药,全草有利尿的作用,花粉名蒲黄,有止血、活血消瘀的作用,叶供织席。叶2列,线形,直立;
-
香蒲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金匮要略》蒲灰散)②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两,半夏曲六钱,川贝母五钱,苏子四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枳实、沉香各一钱。
-
蒲棒
出处:《本草衍义》拼音名:P B nɡ别名:蒲棰、蒲厘(《本草图经》),蒲槌(《本草衍义》),水蜡烛实(《广东新语》)。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蒲条。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附方:治创伤止血:水蜡烛整枝末飞散的花,投入小便缸内浸一星期,取出晒干候用。
-
甘蒲
概述:甘蒲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香蒲的别名。别名:甘蒲、蒲黄草、水蜡烛、蒲包草。来源及产地:香蒲科植物水烛TyphaangustifoliaL.或宽叶香蒲T.latifoliaL.等的全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泻火。①治小便不利。②治乳痈。化学成分: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