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拂草
《*辞典》:飘拂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PiāoF Cǎo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两歧飘拂草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变异极大,秃净或稍被柔毛。7厘米:苞片3~小穗卵状矩圆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稻田或草地上。化学成份:全草中分离出双氢莎草醌、四氢莎草醌。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煎水饮能利小便。
-
飘拂草属
中文名飘拂草属拼音名piaofucaoshu拉丁名Fimbristylis中国植物志11:72描述FimbristylisVahl飘拂草属,莎草科,200种以上,全产温带地,我国有47种,全国均有分布,南部尤盛,其中双穗飘拂草对F.subbispicataNeesetMeyen和水虱草F.miliacea(L.花序顶生,为单生或复生的伞形花序或退化为一单生小穗;小穗有花多朵;
-
山牛毛毡
《*辞典》:山牛毛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ānNi M o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的全草。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生境分布: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功能主治:解表,清寒热。
-
莎草科
秆实心,常三棱形,无节;子房上位,1室,有直立的胚珠1颗,花柱单一,细长或基部膨大而宿存,柱头2-3;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有时缩短成头状,叶状苞片数枚;荸荠属(Heleocharis)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有的根状茎顶端膨大成球茎;无总苞,小穗单个顶生,花两性,下位刚毛7枚;小坚果具囊苞,无下位刚毛。
-
田高粱
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fusca(Nees)C.B.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主治斑疹伤寒。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硬飘拂草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nɡPiāoF Cǎo别名:毛蜂子、茅草箭、透骨风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根状茎粗短,本质,横生。聚伞花序复出,小穗单生于辐射枝的顶端,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或急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荒地或林下。功能主治:滋阴润燥,补虚益损。治虚弱头晕,痨伤盗汗,久咳。
-
毛蜂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蜂子:拼音名:M oFēnɡZǐ别名:茅草箭、透骨风、结壮飘拂草来源:莎草科硬飘拂草FimbristylisrigidulaNee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下游各省至广东、贵州、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滋阴润燥,补虚益损。主治肺痨,盗汗,久咳,虚弱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