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树
拼音名:R nɡSh 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功能主治:叶:清热,解表,化湿。用于流行性感冒,疟疾,支气管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气根:发汗,清热,透疹。用于感冒高热,扁桃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榕树果
《*辞典》:榕树果: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R nɡSh Guǒ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果实。功能主治:治臁疮: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取捣烂敷患处。摘录:《*辞典》
-
半天吊
概述:半天吊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榕须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的气根。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活络,利尿。1.治感冒发热,麻疹不透,疟疾,百日咳,眼结膜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血淋,疝气,白带,子宫脱垂。
-
吊风根
概述:吊风根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榕须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的气根。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功在解表清热,祛风活络,利尿。1.治感冒发热,麻疹不透,疟疾,百日咳,眼结膜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血淋,疝气,白带,子宫脱垂。
-
杧果树皮
《*辞典》:杧果树皮: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M nɡGuǒSh P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树皮。化学成份:树皮含杧果甙、高杧果甙、鞣质9.33%。杧果根含无羁萜、β-谷甾醇杧果甙。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伤暑夹色,身热而恶热,取杧果树皮和露兜竻、鬼箭羽、榕树须、狗肝菜,不拘多少,煎一大碗,尽量饮之。
-
小叶桑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ǎoY SānɡGēn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叶桑条。性味:《贵州草药》:辛甘,寒。功能主治:泻肺火,利小便。治肺热咳嗽,衄血,水肿,腹泻,黄疽。①《贵州草药》:清热,凉血,利湿。(《贵州草药》)②治鼻衄:小岩桑根三钱,榕树须根五钱。
-
榕树皮
《*辞典》:榕树皮: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R nɡSh P 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药理作用:参见榕树叶条。功能主治:治泄泻,疥癣,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附方:治疥癣,疮疡,痔疮:椿树皮,煎水洗。(《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临床应用:参见榕树叶条。
-
半附生植物
半附生植物指生长初期营附生生活,后来根入土中,生活与普通植物一样的植物。最典型的例子是生活在马来半岛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榕树(Ficusbenghalensis),它先是在寄主树枝上发芽,从寄主那里吸收养分而生长,以后其根才进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