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梨
来源:蔷薇科沙梨Pyruspyrifolia(Burm.f.)Nakai,以果皮入药。生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化学成份:果实含苹果酸、枸橼酸、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等。性味:甘、涩,凉。功能主治:清暑解渴,生津收敛。治干咳,热病烦渴,汗多等症。4两,干品3~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梨属
中文名梨属拼音名lishu拉丁名Pyrus中国植物志36:354描述PyrusL.梨属,蔷薇科,约25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4种,其中如沙梨P.pyrifolia(Burm.f.)Nakai和白梨P.bretschneideriRehd.等为我国南北著名的果品。叶互生,单叶,全缘或有锯齿,稀分裂;托叶小,有时脱落;雄蕊20-30;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颗;
-
梨叶
《*辞典》:梨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功能主治:治食菌中毒,小儿疝气。②《日用本草》:捣汁服,解中菌毒。附方:①治霍乱心痛,利,无汗: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钱氏箧中方》)③治病中水毒:梨叶一把,熟捣,以酒一杯,和绞服之,不过三。
-
梨皮
《*辞典》:梨皮: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L P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果皮。功能主治: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治暑热烦渴,咳嗽,吐血,发背,疔疮。③《陆川本草》:治痧积暑热。治痢疾及咳嗽有汗。(《四川中药志》)②治水肿病之消化不良:沙梨皮、五加皮、陈皮、桑白皮、茯苓皮。水煎或炖内服。
-
梨木皮
《*辞典》:梨木皮:出处:《纲目》拼音名:L M P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皮。功能主治:《纲目》:解伤寒时气。附方:治伤寒温疫,已发未发: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两,黄秫谷一合(为末),锅底煤一钱。每服三钱,白汤下,日二服。(《简易方论》)摘录:《*辞典》
-
梨树根
《*辞典》:梨树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L Sh Gēn别名:糖果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糖梨根(《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根。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功能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疝气,止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梨木灰
《*辞典》:梨木灰:出处:《纲目》拼音名:L M Huī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木材烧成之灰。功能主治:《纲目》:治气积郁冒。结气咳逆。附方:治气从脐左右起上冲,胸满气促,郁冒厥者:梨木灰,伏出鸡卵壳中白皮、紫菀、麻黄(去节)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圣济总录》)摘录:《*辞典》
-
梨枝
《*辞典》:梨枝:出处:《纲目》拼音名:L Zhī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枝。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霍乱吐利,煮汁饮。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