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鳖
根据上述生境、植物形态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即为水鳖科植物水鳖。拼音名:Shuǐ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草。性味:味苦;此种水白,另有一个特征是叶背有一水泡状气囊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水沫。”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苹;
-
马尿花
《中医大辞典》·马尿花:马尿花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水旋覆、白苹来源及产地:水鳖科植物水鳖HydrocharisasiaticaMiq.的全草。性味:苦、微咸,微寒。雌花单生于佛焰苞内,花被和雄花同数,具成对的6枚不育雄蕊;子房下位,卵形,6室,柱头6,线形,顶端2裂。生境分布:常生于池沼间。
-
水鳖属
中文名水鳖属拼音名shuibieshu拉丁名Hydrocharis中国植物志08:164描述HydrocharisL.水鳖属,水鳖科,只有水鳖H.morsusranaeL.和H.dubia(BI.浮水草本;雄蕊6-9,有退化雄蕊3-6,花丝叉形;雌花单生于摺叠的佛焰苞内,具长柄,花被与雄花的相同;子房卵形,下位,假6室,有胚珠多颗;属下物种水鳖
-
水旋复
概述:水旋复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马尿花之别名。别名:水旋覆、白苹。来源及产地:水鳖科植物水鳖HydrocharisasiaticaMiq.的全草。分布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地。性味:苦、微咸,微寒。功能主治:主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研末,每服3g。
-
水鳖蕨
拼音名:ShuǐBiēJué别名:水别蕨、水客妈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水鳖蕨的全草。叶脉扇形,沿中脉伸出并多回二叉分枝,小脉顶部分离,或偶有连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林下阴湿岩石上或岩洞脚下。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肺热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龙虱
《*辞典》:龙虱: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L nɡShī别名:水鳖虫(《江苏中药名实考》),射尿龟、尿缸贼(《陆川本草》),水龟子(《中药志》)。背面深橄榄绿色,唇基,前胸背板外缘、鞘翅两侧绿黄色。雄性前跗节基部3节扩大,有吸盘。生境分布:分布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四川等地。
-
喜盐草属
中文名喜盐草属拼音名xiyancaoshu拉丁名Halophila中国植物志08:185描述HalophilaThou.喜盐草属,水鳖料,4种,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其中喜盐草H.ovalis(R.Br.)Hook.f.,我国台湾和广东沿海岸亦产之。花单性同株或异株,单生于一无柄、腋生的小佛焰苞内,雄花具柄,雌花无柄;子房1室,有胚珠数至多颗;
-
苦苣苔
拼音名:KǔJùTái英文名:CommonConandron别名:锯齿三七、一张白、岩菜、水鳖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苦苣苔的全草。叶片草质或薄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卵表,长18-24cm,宽4.5-1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不整齐的牙齿,两面毛,有时下面沿脉具疏毛。苞片小,张表,长4-8mm;[1]性味:味苦;
-
白苹
概述:白苹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马尿花之别名。别名:水旋覆、白苹。来源及产地:水鳖科植物水鳖HydrocharisasiaticaMiq.的全草。分布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地。性味:苦、微咸,微寒。功能主治:主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研末,每服3g。
-
苦草
《*辞典》:苦草:出处:《纲目》拼音名:KǔCǎo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性温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粱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