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下珠
拼音名:Y Xi Zhū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来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
珍珠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茎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状纵棱。3朵聚生,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药室纵裂;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④《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
-
叶下珠属
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瓣,单生叶腋或排成聚伞花序或密伞花序;花盘通常分裂为离生、与萼片互生的腺体;雄蕊2-5,稀6至多数,花丝分离或基部稍合生;无退化雌蕊;花盘形状不一;蒴果或果皮肉质而为浆果状,通常扁球形;种子三棱形。
-
黄珠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珠子草:拼音名:Hu nɡZhūZiCǎo别名:乳痈根来源:大戟科黄珠子草PhyllanthussimplexRetz.,以全草入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黄珠子草: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拼音名:HuánɡZhūZiCǎo英文名:SimplePhyllanthus别名: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音叶叶下珠、山油柑。
-
一叶荻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Y Y D 别名:叶屈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中国药植志》),狗舌条(《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八颗叶下珠(《浙江天目山药檀志》),山帚条条(《吉林中草药》)。二氢一叶荻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作用与毒性(半数致死量)均较一叶荻碱强一倍。
-
叶后珠
概述:叶后珠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珍珠草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的全草。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紫云英苷、槲皮苷、异槲皮苷、芸香苷、没食子酸和并没食子酸。煎剂体外试验对葡萄球菌、大肠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