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孔菌目
多孔菌目是层菌纲的1目,又称非褶菌目。其他种类的子实体有珊瑚状、猴头状、喇叭状、马蹄状、贝壳状、架状等。子实层里主要是担子,另外,还有囊状体、刚毛、菌丝柱等不孕器官,因种而异。绝大部分种类生于腐木上,一小部分种类生于腐殖质或土壤上;本目是一个大而异型的目,所包括真菌种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向比较复杂。
-
桦褶孔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桦褶孔Lenzitesbetulina(L.)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长在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朽树干上。性味:淡,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用法用量: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注意:入丸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鸡油菌
菌柄内实,光滑,长2~鸡油菌的别名杏菌、黄丝菌、蛋黄菌《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油菌别名鸡蛋黄菌、杏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喇叭菌科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以子实体入药。性温味甘,有清目利肺、益肠健胃、提神补气的功效。可预防视力失常、眼炎、夜盲、皮肤干燥及抵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
硫黄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硫黄菌:别名:硫黄多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黄多孔菌Tyromycessulpbureus(Bull.exFr.)Donk,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长在栎、桦、枫、李、海棠、冷杉及落叶松的活立木及木桩上。性味:干,温。功能主治:调节机体,增进健康。
-
猴头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猴头菌:别名:猴头、刺猬菌、猬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Bull.exFr.)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功能主治:利五脏,助消化。用法用量:消化不良:猴头菌2两,水浸软,切成薄片,水煎服,日服2次,黄酒为引。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fumosa(Pers.exFr.)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树的倒木上。功能主治:治子宫颈癌。用法用量:切成饮片,饭后熬煎或开水冲浸服用(只服浸出液),每2个为1个疗程。
-
皂角菌
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以子实体入药。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抗癌。用法用量:皂角菌1两,炖猪心、肺服。备注:仅限于生长在皂角树干上的树舌,才能用于治疗食道癌。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拼音名:SānɡHu 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exFr.],以子实体入药。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②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为末,鸡子白调敷;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vialis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山西太原“舒筋丸”原料之一。
-
层菌类
层菌类指无隔担子菌纲的一目,包括伞菌目(Agarica-les)和多孔菌目(Polyporales).在孢子成熟前,子实层一般是裸露的,根据这一点,可与腹菌类相区别。通常所称之蘑菇,大部分是层菌类。
-
黄多孔菌
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黄多孔菌Polyporuselegans(Bull.)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长在阔叶树朽木及枯树上,偶尔生长于针叶树的腐木上。性味:微咸,温。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舒。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注意:禁忌生冷食物;服后若有反应,停日再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