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樟
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芽卵形,具绢状毛。油的化学成分大体可分3个类型:㈠以含黄樟醚为主(含量达84%),醛酮含量为1.8%,还含柠檬醛、莰烯、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甲基庚烯酮、桉叶素、丁香油酚、苄系倍半萜等;④治劳伤疼痛:香樟根皮、铁筷子、辣蓼根、鹅不食草各五钱。
-
猴樟果
《*辞典》:猴樟果: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uZhānɡGuǒ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治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研末,开水吞服。
-
黄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樟:拼音名:Hu nɡZhānɡ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来源:樟科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Jacks.)Nees,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中南、西南地区。性味:微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5钱,外用适量,捣敷。
-
樟属
中文名樟属拼音名zhangshu拉丁名Cinnamomum中国植物志31:160描述CinnamomumTrew樟属,樟科,约25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至太平洋岛屿和热带美洲,我国约有46种,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种数最多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和四川,其中肉桂C.cassiaPresl,锡兰肉桂C.zeylanicumBl.
-
猴楠
拼音名:H uN n别名:香樟、牛筋条、牛荆树来源:樟科猴樟CinnamomumbodinieriLevl.[C.hupehanumGamble],以根皮、果实入药。生境分布:湖北、贵州。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主治胃肠炎,风寒感冒,风湿麻木,劳伤疼痛。外用治烫火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