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科
中文名柿科拼音名shike拉丁名Ebenaceae描述Ebenaceae柿科为双子叶植物,隶属柿目(Ebenales)3属,500余种,主产热带。雄蕊常为花冠裂片数的2-4倍,或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与之互生,着生于雌蕊下或花冠管的基部,花丝分离或2枚连生成对,花药2室。内向,纵裂;浆果多肉质,种皮薄,胚劲直,胚乳核型或细胞型。
-
柿饼
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滇南本草》)③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流血等证:柿饼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
柿子
柿子的别名米果、猴枣、镇头迦柿子的营养价值1.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柿蒂有降逆止作用;"⑤《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于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
-
罗浮柿
拼音名:LuóFúShì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罗浮柿的叶、茎皮。雄蕊16-20,着生在花冠管基部,每2枚合生成对,腹面1枚较短;花冠近壶形,长约7mm,内面有浅棕色绢毛,4裂,裂片卵形,先端急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45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及密林、灌丛产,或溪旁、水边等处。性味:苦;收敛止泻。
-
罗浮柿根
拼音名:LuóFúShìGēn别名:黑浮柿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罗浮柿的根。中脉下面凸起,侧脉每边4-6条。雄蕊16-20,着生在花冠管基部,每2枚合生成对,腹面1枚较短;雌花腋生,单生;花冠近壶形,长约7mm,内面有浅棕色绢毛,4裂,裂片卵形,先端急尖;花期5-6月,果期11月。性味:微苦;性平功能主治:健脾利湿。
-
毛叶柿叶
拼音名:MáoYèShìYè别名:紫藿香、涩藿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岩柿的叶。花萼钟形,4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外面密生贴柔毛;花冠白色,壶形,仅四脊上有白柔毛,裂片4,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700m的山地灌丛、山谷、混交林中,河边或石灰岩山上。
-
柿根
《*辞典》: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Sh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化学成份:根有强心甙、蒽甙、皂甙反应,并含鞣质、淀粉。柿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叶醌和新柿属素。功能主治:凉血止血。①《纲目》:治血崩,血痢,下血。(《重庆草药》)②治蜘蛛背:紫背草、狐柿子根皮。
-
柿花
《*辞典》:柿花: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 Huā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花。原形态:形态详柿蒂条。功能主治:治痘疮破烂。柿花晒干为末,搽之。摘录:《*辞典》
-
柿木皮
《*辞典》:柿木皮: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Sh M P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蒂条。功能主治:治下血及汤火伤。附方:①治下血不止:柿木皮,暴干更焙,筛末。米饮和二钱匕服之。(《本草图经》)②治汤火疮:柿木皮,烧灰,油调敷。
-
柿皮
《*辞典》:柿皮: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 P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外果皮。功能主治:贴疔疮、无名肿毒。摘录:《*辞典》
-
柿漆
《*辞典》:柿漆:出处:《纲目》拼音名:Sh Qī别名:柿涩(《药材资料汇编》)。来源:为柿科植物柿及其同属植物的未成熟果实,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能降低兔血压,抑制离体蛙心,兴奋豚鼠肠管,此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在水蛭背肌标本上,其作用强度相当乙酰胆碱的3/4;性味:《现代实用中药》:涩苦。一日二、三回。
-
柿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柿霜:拼音名:Sh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L.f.,柿饼的白霜。功能主治:生津利咽,润肺止咳。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
-
柿叶
《*辞典》:柿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 Y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叶片。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鞣质、酚类、树脂、香豆精类化合物、还原糖、多糖、挥发油、有机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叶绿素。②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经霜打落之柿树叶洗净晒干,研细末,早晚各服1钱,1个月为一疗程。
-
乌木屑
出处:《纲目》拼音名:WūM Xi 来源:为柿科植物乌木的木屑。叶薄革质,平滑无毛,长椭圆形,长约5~花冠无毛;雄蕊约16,平滑无毛,2枚合生,有时为3枚合生。果实球形,亦黄色,直径约5厘米许,宿存萼为木质杯状。生境分布:分布广东。性味:《纲目》:甘咸,平,无毒。功能主治:《纲目》:解毒,又主霍乱吐利。
-
猴闼子
拼音名:HóuTàZǐ别名:仙茅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果实。叶片椭圆形、狭椭圆形以至倒披针形,长2.5-3.5cm,宽1-1.5cm,先端钝形或钝而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灰绿色,上面平滑无毛,下面中脉常散生长伏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边、土坎阴湿处。性味:苦;性温功能主治:益肾健脾。
-
柿属
中文名柿属拼音名shishu拉丁名Diospyros中国植物志60(1):86描述DiospyrosL.柿属,柿科,约50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56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北至辽宁,以南部最盛,有些种类的木材很有价值,黑色心材称乌木,材质很硬重,是著名优良木材,柿D.kakiThunb.广植于南北各省,果经去涩处理后供生食或制成柿饼。
-
老鸦柿
《全国中草药汇编》:老鸦柿:拼音名:LǎoYāSh 别名:牛奶柿、丁季李、拳李、大肚老姆、颠和尚、糯米饭刺、烂糖鸡屙柿、丁香柿、苦李、月月有、枝柿来源:柿树科老鸦柿DiospyrosrhombifoliaHemsl.,以根、枝入药。花萼4深裂至基部,裂片披针形,长约1cm,边缘有柔毛,外面脊上疏生柔毛;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湿热;
-
黑塔子根
《*辞典》:黑塔子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ēiTǎZǐGēn别名:油柿根(《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11月采挖,晒干。雌花多为单生,花萼4深裂,阔卵形,先端尖,两面生柔毛,宿存,萼片于花后增大;附方:①治肠风下血:黑塔子根四两,牛奶子根二两,落地金钱二两,葛菌二两。炖猪大肠服。
-
黑塔子叶
《*辞典》:黑塔子叶: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HēiTǎZǐY 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叶。功能主治: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摘录:《*辞典》
-
君迁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君迁子:拼音名:JūnQiānZǐ别名:软枣、红蓝枣、黑枣来源:柿树科君迁子DiospyroslotusL.,以果入药。一种小圆如指头大拼音名:JūnQiānZǐ别名:梬枣、小柿、(木耎)枣、牛奶柿、软枣、丁香柿、红蓝枣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君迁子的果实。单叶互生;2.《海药本草》:主消渴,烦热,镇心。
-
朱果
概述:朱果为中药名,出自《事类合璧》,为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记载的柿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涩,凉。入心、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润肺,生津,解毒。主治肺痿,咳血,咽喉干燥,热渴,口舌生疮,热痢,便血。化学成分:成熟果实含柿酚(Diospyrol)、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等。未熟果实含鞣质。